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高山望

高山望

药材名称高山望

拼音Gāo Shān Wànɡ

别名小冬桃、老来红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英科植物华杜英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ocarpus chinensis(Gardn.et Champ.)Hook.f.ex Benth.[Friesia chinensis Gardn.et Champ.]

采收和储藏:冬季将根挖出,洗去泥土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华杜英 常绿小乔木,高3-7m。嫩枝有柔毛,叶薄革质,叶柄长1.5-2cm,顶端稍膨大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5-8cm,宽2-3cm,上面有光泽,下面初时有毛,后变无毛,有黑腺点,边缘有小钝齿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3-5cm;花两性或单性;两性花:萼片5,披针形;花瓣5,长圆形,长3mm,不分裂;雄蕊8-10,花药顶孔开裂,无附属物,子房2室。核果椭圆形,长7-8mm,内果皮有2条直沟。花期4-5月,果期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-850m的常绿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。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,要求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适温25-30℃时植株生长迅速,气温降至0℃时能安全越冬。在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。不耐渍水,低洼地多、地下水位高的地方,育苗或造林都不适宜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选择10年以上无病虫的健壮林木作采种母株。果实于6-8月成熟,随采随播。将采回的成熟果实,去掉果皮及果肉,经晾干后,播于苗床上,按行距30cm开沟,种子粒距8-10cm,点播1粒覆盖细土3cm,播后浇水保湿。育苗1年,选阴雨天气定植。随挖随种,苗木出土后可用黄泥浆根,种植时要求根系舒展,压紧,浇足定根水。种植密度按土壤肥力而定。一般按行株距300cm×300cm开坑,每坑栽1株。

田间管理 主要做好幼林的抚育工作。定植后至郁闭前,每到春夏和秋冬进行除草松土1次,在每次中耕除草后结合追肥。

性味辛;温

功能主治散瘀;消肿。主跌打瘀肿疼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蜈蚣

    药材名称石蜈蚣拼音Shí Wú Gōnɡ别名红蚂蝗七、石螃蟹、石棉、岩白菜、岩蚂蝗来源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蚂蝗七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

  • 小白绵参

    药材名称小白绵参拼音Xiǎo Bái Mián Shēn别名小儿惊风药、高脚鼠耳草、婆婆指甲草、破花絮草、鹅秧菜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簇生卷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stium cae

  • 朴树

    药材名称朴树拼音Pò Shù别名小叶牛筋树来源榆科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.,以根皮、树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华南、华东各省。功能主治主治腰痛。外用治漆疮。用法用

  • 牛腰子果

    药材名称牛腰子果别名八月瓜、八月扎、阔叶八月瓜、宽叶牛姆瓜、大木通[云南]来源木通科牛姆瓜属植物五风腾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.[Stauntonia latifolia W

  • 蛇目菊

    药材名称蛇目菊拼音Shé Mù Jú英文名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别名孔雀草、波斯菊、痢疾草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。拉丁植

  • 大肺经草

    药材名称大肺经草拼音Dà Fèi Jīnɡ Cǎo别名肺经草、乌豆草、反背红来源为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大肺经草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及尖叶肺经草S. stapfiana W

  • 篦子三尖杉

    药材名称篦子三尖杉拼音Bì Zǐ Sān Jiān Shān来源药材基源: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.采收和储藏:枝叶

  • 密褶红菇

    药材名称密褶红菇拼音Mì Zhě Hónɡ Gū别名密褶黑红菇、小黑菇、密褶黑菇、火炭菇、猪嘴托、火炭菌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密褶红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ula densifol

  • 小叶金老梅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叶金老梅药材名称小叶金老梅拼音Xiǎo Yè Jīn Lǎo Méi来源蔷薇科小叶金老梅Dasiphora parvifolia (Fisch.)Juz.,以

  • 钩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钩吻药材名称钩吻拼音Gōu Wěn别名野葛(《本经》),秦钩吻、毒根(《吴普本草》),冶葛、胡蔓草(《南方草木状》),黄野葛(《千金方》),除辛(《蜀本草》),吻莽、断肠草(《梦溪笔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