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痹

风痹

病名。见《灵枢·寿天刚柔》。又名行痹筋痹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风痹者,游行上下,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,聚于关节,筋脉弛纵而不收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风痹之症,走注疼痛,上下左右,行而不定,故名行痹。……风痹之治:风寒攻痛,防风汤表里有邪者,防风通圣散、和血散痛汤、大秦艽汤风热痛者,四物二妙丸风湿之邪,苍防二妙汤。”亦可用虎骨散加减。一说风痹即痛风,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风痹一证,即今人所谓痛风也。”参见筋痹、走注、痛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情志三郁

    证名。指因情志抑郁所致的三种郁证。见《景岳全书·论情志三郁证治》。即怒郁、思郁、忧郁。详各条。

  • 臭叶子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。为臭灵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行辄头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。即经行头痛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华佗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简编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
  • 多食五患

    指食量过大导致的五种病患。敖英《东谷赘言》:“一者大便数,二者小便数,三者扰睡眠,四者身重不堪修养,五者多患食不消化。”

  • 中毒气吐下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指小儿因肠胃脆弱,用药失当,不胜药势,造成吐泻不止,烦躁顿乏的证候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脾胃怯弱,脏腑嫩软,气血未壮,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,致烦躁闷乱,或口舌麻木

  • 见苗

    出《痘疹心传必效良方》。即痘疮见形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洪氏集验方

    方书名。宋·洪遵撰。5卷。刊于1170年。本书汇集作者本人多年试用或传闻的验方共167首,内容以临床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、灸法为主。但未分类编次,又无标题。对于病证和治法,缺乏必要的阐述。建国后有《宋人

  • 窍穴

    即孔穴,与腧穴同义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窍穴虽同,而浅深各有部分,在用针者以意审之。”

  • 泻下禁例

    治疗原则。使用寒下法的禁忌症。①病邪在表或在半表半里;②便秘因于老年血虚肠燥,新产妇血虚,或病后津液耗伤者;③大失血的病人;④孕妇或月经期;⑤热邪在里,大便秘结,但病人脐部上下左右有动气,脉微弱或浮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