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火眼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水鱼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由血热为外寒所束,血瘀凝结而成。其证肿如高埂,长若鱼形,色紫作痛。治宜用砭法,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,内治参见委中毒条。

  • 燥矢

    证名。矢通屎。又称燥屎。指燥结的粪便。多因胃肠实热内结,津液被耗而致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病,谵语,有潮热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”治宜急下存阴等法。

  • 阎氏小儿方论

   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
  • 新生儿腹痛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八·伤泻第四。新生儿藏府怯弱,内受风冷,藏冷夜啼,胎寒腹痛。宜医局开胃丸(木香、蓬莪术、白术、人参、麝、芍药),乳前服。

  • 颧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I1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权髎。别名兑骨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手少阳,太阳之会。位于目外眦直下,颧骨下缘凹陷处。布有面神经,眶下神经,面横动,静脉。主治口眼歪斜,眼睑瞤动,

  • 风泄

    病证名。又称风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:“风泄,恶风自汗,或带清血。由春伤风,夏感湿,故其泻暴,宜胃风汤。或泻而风邪内缩,必汗之,宜桂枝麻黄汤。”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风泻,……要知四季脾受风温,

  • 转筋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,痛如扭转。多由阴阳气血衰少,风冷外袭,或血分有热所致。常发于小腿肚,甚则牵连腹部拘急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》:“转筋之为病,

  • 天门冬汤

    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方。天门冬(去心)、远志(去心,甘草煮)、黄芪、白芍药、麦门冬(去心)、藕节、阿胶(蛤粉炒)、生地黄、当归、人参、没药、炙甘草各一钱。加生姜五片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思虑伤心,吐血衄血

  • 白肠

    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大肠,见该条。

  • 积热便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指因肠胃积热,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。与热毒下血相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有肠胃积热,及因酒毒下血,腹痛作渴,脉弦数者,宜黄连丸,酒蒸黄连丸。”又:“有实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