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方。吴茱萸一升,桂心、当归各二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温酒送下。治心中寒,心痛彻背。
见医理发明条。
见《江苏野生植物志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模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内经评文条。
见《甘泉县志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春秋时秦国名医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晋侯有病,先召巫来医治,无效。后来求医于秦,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。医缓指出病在“膏之上、肓之下”,病重不治。后世以“病入膏肓”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,即源于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。即在泉。参见司天在泉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讨论真气与邪气的离合,说明在针刺时应掌握邪气初至真邪未合的时机,而及早治疗,故名。文中还介绍了针刺的宜忌和操作方法,强调刺法必须结合天、地、四时、五行、三部九候,全面审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