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除湿汤

除湿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半夏麹(炒.一钱半)厚朴(姜制.一钱半)苍术(米泔浸.二钱)藿香(一钱)陈皮(去白.一钱半) 白茯苓(去皮.二钱)白术(二钱)甘草(一钱)

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,身体重着,腰脚酸痛,大便溏泄,小便赤涩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七片,红枣一枚,煎至一钟,食前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茯苓干葛各120克甘草(炙)白术各6克

制法上药锉散。

功能主治健脾除湿。主湿郁经络,血溢作衄或吐血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用水300毫升,煎至180毫升,去滓服。

头痛,加川芎6克。

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

世医得效方》卷四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半夏(汤洗)厚朴(去粗皮,切,姜汁炒)各30克藿香叶15克(去土)陈皮(去白)15克甘草9克苍术(米泔浸)30克(切,炒赤)

制法上药锉散。

功能主治燥湿健脾。主周身重着;或多食生冷,吐利俱作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用水225毫升,加生姜7片,红枣1枚,煎至160毫升,热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世医得效方》卷四

丹台玉案》卷三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茯苓泽泻茵陈猪苓各2.4克黄芩黄连知母天花粉白术各1.8克防己陈皮青皮苍术各0.9克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主黄疸内热,呕吐而渴,欲饮冷水,身体面目俱黄,小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水煎,空腹时服。

摘录丹台玉案》卷三

明医指掌》卷四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厚朴(姜汁拌,炒)1钱,苍术(米泔浸,炒)1钱,半夏1钱,藿香叶3分,陈皮5分,茯苓5分,白术5分。

功能主治痢疾病久,所下若鼻涕、冻胶,脉迟弱,形体虚怯,四肢倦怠。

用法用量生姜大枣,水煎,温服。

摘录明医指掌》卷四

《回春》卷五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人言2两。

制法水煮滚热,再用毡片剪如底样5-6片,入内同煮,令汁干为度,取出毡片,晒干或焙干。

功能主治风湿凝住,脚气疼痛。

用法用量裹脚板上,出汗,如毡湿透,再换1片,出令汗尽即已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五

《眼科纂要》卷上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连翘滑石车前枳壳黄芩、川连、木通、粉甘草陈皮、白茯苓荆芥防风

功能主治风弦赤烂外障,脾胃湿热甚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眼科纂要》卷上

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九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半夏苍术厚朴藿香陈皮甘草白术茯苓木瓜槟榔白芷生姜大枣

功能主治腿、股、膝、膑、胫、足病之因于湿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九

《一盘珠》卷一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苍术白术、白苓、甘草干姜橘红丁香各等分。

功能主治中湿。

用法用量生姜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一盘珠》卷一

《玉案》卷三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茯苓8分,泽泻8分,茵陈8分,猪苓8分,黄芩6分,黄连6分,知母6分,天花粉6分,白术6分,防己3分,陈皮3分,青皮3分,苍术3分。

功能主治黄疸内热,呕吐而渴,欲饮冷水,身体面目俱黄,小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水煎,空心服。

摘录《玉案》卷三

《女科万金方》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槟榔甘遂威灵仙赤芍药、葶苈半夏厚朴苍术藿香陈皮、白茯苓白术

功能主治诸湿,腰膝肿疼,项颈浮肿,筋骨紧急,精液凝滞。

用法用量每服5钱,加生姜5片,大枣1枚,煎服。

摘录《女科万金方》

《百一》卷三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白术1两,白茯苓1两,苍术(米泔浸)1两,藿香叶(去土)1两,甘草1两,橘红1两,厚朴1两,半夏1两,附子6钱(炮),生姜2两。

制法厚朴半夏生姜一处捣作饼子,焙干,同众药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一切中湿,自汗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阳虚自汗,呼吸少气,风湿,风温,表实里虚,表虚里实,腠理开疏,气道壅塞,虚汗,盗汗,目黄身肿,胸膈溢满,腰疼体痛,呕吐涎沫。治寒湿所伤,身体重着,腰脚酸疼,大便溏泄,小便或涩或利,中湿,伤湿,疟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水2大盏,加生姜10片,煎至1盏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三

普济方》卷一一八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平胃散加半夏曲(炒)、藿香、白茯苓白术各等分(一方去白术,用赤茯苓)。

功能主治寒湿所伤或脾虚停湿,身体重着,腰脚酸痛,面足浮肿,腹胀痞满,大便溏,小便涩,及湿疟,泄痢。大病后,及疟痢疮疥后,脾土虚弱,一身之间,惟面与双足浮肿,早起则面甚,晚来则足甚。湿热痞满不食。泄泻溺涩,脉缓者。坐卧卑湿,或冒雨露,或着湿衣而伤湿、发热恶寒、身重自汗,骨节疼痛,腰脚痹冷。伤食兼湿。

用法用量用水2盏,加生姜大枣,水煎服。

各家论述《医略六书》湿滞伤脾不能健运,而湿流关节,气闭不行,故腰脚肿重,泄泻溺涩焉,苍术燥湿强脾,厚朴散滞消肿,陈皮理气和中,藿香温中快胃,白术燥脾湿以健中,半夏理脾湿以醒胃,茯苓渗脾湿,甘草缓中州,生姜以温散寒湿也,使湿散脾强,则肿退泻除,而小便亦利矣。此除湿健中之剂,为湿滞伤脾肿泻之专方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一八

《医统》卷八十八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人参白术苍术茯苓半夏厚朴(姜炒)、陈皮藿香大腹皮(洗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能主治助脾去湿。主小儿寒湿所伤,手足软弱,不能抬举疼痛,吐泻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医统》卷八十八
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羌活苍术防风木通猪苓泽泻白术赤芍、官桂。

功能主治内渗其湿,外燥其表,令好收靥.主痘疮,如初饮冷水,浸湿脾胃以致收靥不齐者。痘当收敛之时,有因湿盛而不得收敛者,其现证轻则有孔漏浆,重则遍体溃烂,肚腹胀、小便短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片玉痘疹》卷十

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八:除湿汤

药方名称除湿汤

处方茯苓1钱,桔梗8分,枳壳(麸炒)8分,半夏5分,桑白皮5分,杏仁(去皮尖)5分,甘草(炙)5分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诸咳嗽。

用法用量生姜2片,水煎服。

伤风致咳,鼻流清涕,加防风羌活薄荷荆芥、苏叶各1钱;肺受火邪、痰壅口干,加黄芩1钱、黄连7分;肺受湿痰,身重,加苍术防己、山栀(炒)各5分;寒喘痰嗽,加麻黄7分;恶寒多汗,加桂枝防风;风寒,加南星、竹沥半盏,姜汁少许;痰气咳嗽,加苏子、贝母各1钱;日晡咳者,火浮于肺,加5味子7粒,知母(炒)1钱,五倍子7分;久嗽,气虚血少,加参、耆、归身、款冬花紫菀;午后阳虚咳嗽,加知母、川柏(俱蜜水蒸)4分,当归、生地、竹沥、姜汁、天门冬、贝母各等分;嗽若有血,加清血凉血之剂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八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母鳖甲汤

    药方名称知母鳖甲汤处方知母鳖甲(炙)地骨皮各9克常山6克竹叶(切)9克石膏12克(碎)制法上药切碎。功能主治治温疟壮热,不能食。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去滓,分三次服。注意忌猪肉、苋菜

  • 海桐皮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八:海桐皮丸药方名称海桐皮丸处方海桐皮2两(锉细),石斛(去根)3分,羌活(去芦头)半两,赤箭1两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两,白附子(生)1两,防风(去叉)1两,木香3分,山芋3分,菊

  • 陈艾丸

    药方名称陈艾丸处方蕲艾1-2斤(每岁端午日采,愈久愈良)。制法取叶为炷。或加麝香末,木香末、雄黄、搓成丸。功能主治疮毒纯阴,平塌顽麻。用法用量安蒜上灸之,名“药艾丸”。摘录《医学心悟》卷六

  • 和解宣化汤

    药方名称和解宣化汤处方银柴胡(水炒)3g,远志3g,炙鳖甲9g,甜杏仁9g,象贝母9g,炒谷芽9g,炒麦芽9g,竹沥6g,半夏6g,紫菀6g,黄芩(酒炒)4.5g,知母(酒炒)4.5g,橘红4.5g,

  • 獾油

    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:獾油药方名称獾油处方獾油1斤,冰片面5钱。制法以上和匀,1两重装瓶。功能主治活血润肤止痛,清热解毒消肿。主水烫、火烫、油烫,红肿起泡,浸淫溃烂,疼痛不止。用法用量涂抹

  • 蒿柳汁

    药方名称蒿柳汁处方黄蒿心7个,柳条心7个。制法上入碗内捣烂,或少加水亦可,滤去滓,用鸡子1个,飞金3贴,和汁搅匀。功能主治瘟疫、伤寒,不论日之多少。用法用量令病人一口吸尽。随即炒盐半碗,研细罗下,用手

  • 宽气化痰丸

    药方名称宽气化痰丸处方大黄3分,杏仁5钱,百合5钱,木通5钱,桑皮5钱,甜葶苈5钱,天门冬5钱,石膏5钱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黍米大。功能主治小儿龟胸。用法用量食后临卧,白热水化下。摘录《幼科铁镜

  • 附醋汤

    药方名称附醋汤处方生附子浓醋功能主治治痈疽胬肉。用法用量煎洗患处。摘录《理瀹骈文》

  • 安肺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二:安肺散药方名称安肺散处方麻黄(不去节)2两,甘草(炒)1两,御米壳4两(去顶,炒黄)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水1盏,乌梅1个,煎至7分,去滓,临卧温服

  • 正阳丸

    药方名称正阳丸处方鹿茸(去毛,酥炙)60克肉苁蓉(酒浸,切,焙)石南各30克、五味子葫芦巴(炒)各22克木香45克石斛(去根)韭子(炒)牛膝(酒浸,切,焙)15克巴戟天(去心)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