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熟地黄一两,山茱萸四钱,白芍药、当归各五钱,五味子、炒栀子一钱,玄参、牡丹皮各三钱。水煎服。治多怒拂抑,心烦意躁,至夜口干舌燥,寐少等症属肾水不足者。
经穴名,代号LR8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膝内侧横纹头,股骨内侧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,屈膝取穴。布有隐神经,膝最上动脉,前方为大隐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小便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子固。籍贯不详。撰《眼科百问》一书(1657年刊)。
病证名,指小儿四肢痉挛的病证。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分痉病为九大类,即寒痉、风温痉、温热痉、暑痉、湿痉、燥痉、内伤饮食痉、客忤痉、本脏自病痉。分详各条。
病症名。《颅囟经》:“初生小儿,一月内,乳利如膏,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。”新生儿消化力弱,哺乳失宜,复感寒邪,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。故《古今医统》论抚养婴儿,要注意哺乳之法,有“忍三分饥,吃七分饱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卷四。因产妇血气旺盛,乳房作胀,又无儿食乳而须回乳者,以炒麦芽100克水煎频服。参见断乳条。
躁证之一。指因热盛而躁急、躁动者。《赤水玄珠·烦躁门》:“阳躁者,烦渴欲饮,愤激躁怒,二便不利。经云:诸躁狂越,皆属于火者是也。”参见躁条。
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。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三阳为病,发寒热,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。其传为索泽,其传为颓疝。”
小儿乳哺法。《幼科类萃·乳哺论》:“初生芽儿,藉乳为命,乳哺之法,不可不慎。”乳母以乳哺儿,要捉去宿乳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夏不去热乳,令儿呕逆;冬不去寒乳,令儿咳痢。《儒门事亲·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》:
出《石药尔雅》。即胡桐泪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