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虚喉痹

阴虚喉痹

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卷二十八。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。若因肾阴亏损者,症见咽干少津,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,至夜尤甚,或耳鸣盗汗,腰膝酸软,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。故张景岳云:“阴虚喉痹,其证亦内热口渴,喉干或唇红颊赤痰涎壅盛。然必尺脉无神,或六脉虽数而浮软无力,但察其过于酒色,或禀阴气不足,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,水不制火而然。《增删喉科心法》:“其人平日常有齿痛舌痛牙缝出血,咽干喉燥,耳鸣盗汗,梦遗夜热,夜咳之症,偶然受热,或食热物,或犯房欲,即咽喉痛红肿,或红甚而不肿;夜甚于昼,脉洪数或细数。由肾中真阴亏损故也。”治宜滋养肾阴。用滋阴八味丸加减。其二为肺胃阴伤者,咽喉失于濡养。症见咽干不适,渴欲饮水不解,唇燥,干咳无痰。治宜润肺养阴。用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等加减。本病类今之慢性咽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姚澜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涴云,又称维摩和尚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长于本草,编有《本草分经》(1840年刻行),其特点是以经络为纲,以药为目,在每一经下分补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热等项,加以叙述。

  • 蛔心痛

    症名。亦称蛔咬心痛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:“蛔心痛,心腹中痛,发作肿聚,往来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中热,善涎出,是蛔咬也。”《医灯续焰》卷八:“蛔咬心痛……大痛不可忍,或吐青黄绿水涎沫,或吐虫出,发有

  • 凌堃(kūn 昆)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厚堂。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撰有《医宗宝笈》一书。

  • 脏腑标本药式

    本草著作。题金·张元素撰。1卷。此书即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卷一所载《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》的内容。以五脏六腑为纲,述其本病、标病,以泻、补、寒、发等治法为目,类别有关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所载未记撰人,此

  • 髓海

    四海之一。指脑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脑为髓之海,其输上在于其盖,下在风府。”脑是髓液汇集之处,因称。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,上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,下在风府,其证候:“髓海有余,则轻颈多力,自过其度;髓

  • 学医便读

    书名。陆锦燧辑于1922年。本书辑录清代名医江涵暾、费伯雄、吴贞、薛承基等八家所编医学歌赋,包括脉诊、舌诊、伤寒辨证、药物及方剂等内容,供初学者习诵。

  • 七层楼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尾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毒火喉

    病名。指梅毒性咽炎、喉炎。《喉科金钥》卷上:“杨梅结毒,妄投丹药,伤人脏腑,药毒上攻,咽喉腐败,年久月深,患成天空,鼻孔塌陷。”参见天空条。

  • 直肠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随食随痢者。清·陆子贤《六因条辨》:“伏暑痢色如冻,杂如水谷,肛垂里急,随食随痢,完谷不化,此直肠痢也。”治宜温脾涩肠为主,如桃花汤、赤石脂禹余粮丸、补中益气汤等方。参见痢疾条。

  • 通肠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。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