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世医得效方条。
病证名。因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,气虚血少,统摄无力以致冲任失调,故见经期先后不定,经血色淡,或混有粘液,肢体倦怠,食少便溏等。治宜健脾益气。方用补中益气汤等。
见杨志一《妇科经验良方》。指女阴各种疾患的总称。包括阴痒、阴挺、阴疮、阴冷、阴吹等。
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天门冬、麦门冬各一钱五分,南沙参、北沙参、玉竹、杏仁、栝蒌皮、海蛤粉各三钱,石斛、贝母、茜草根、茯苓各二钱,梨三片,藕五片。水煎服。治肺受燥热,发热咳嗽,甚则喘而失血。
温疫著作。5卷。明吴有性原撰,清刘奎评释。刊于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。刘氏以《温疫论》之次序不便观览,乃命其子刘秉锦将此书重予分类,刘奎结合个人经验,对《温疫论》予以增删评释。现存初刻本、《说疫全
见悬枢条。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坏疽漏。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由风搏肺脏,传于大肠,津液干燥所致。其症大便燥结,排便艰难,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。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:“风气壅滞,肠胃干涩,是谓风秘。”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风秘之病,由风搏肺脏,
下焦,指大、小肠、膀胱等。热邪郁结下焦,可见下腹胀痛,大便秘结,小便涩赤或尿血,甚则小腹鞭满拒按,狂躁不安等症。
即子宫口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石瘕生于胞中,寒气客于子门,子门闭塞。”《类经》:“子门,即子宫之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