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镵针

镵针

古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又称箭头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镵针者,取法于巾针,去末寸半,卒锐之,长一寸六分,主热在头身也。”其针头部膨大,末端锐尖,形如箭头。主要用于浅刺出血,治疗头身热病皮肤疾患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囟(xìn 信)

    同。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。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,亦称额囟、囟门、囟骨,和三角形的后囟,亦称枕囟。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,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。

  • 灸疮

    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《明堂灸经》曰:“凡着艾得疮发,所患即差;不得疮发,其疾不愈。”灸疮形成后,应保持清洁,勤换膏药,防止感染,一般经6~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。

  • 下完骨

    颞骨的乳突下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完骨后各一。”

  • 祝茹穹

    【介绍】:见祝登元条。

  • 胳肢窝

    即腋窝。《伤科补要》:“腋者,肩之下胁之上际,俗名肐(胳)肢窝。”

  • 乳医

    出《汉书》。①指接生员。俗称稳婆。古亦称看产。②指产科医生。

  • 芋茎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芋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母指

    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即拇指。详该条。

  • 四叶黄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大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压法

    推拿手法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目暗不明候》。用手指、手掌或尺骨鹰嘴突用力向下进行按压,与按法相似,但用力较重。多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。有行气活血,舒筋止痛等作用。参见按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