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针刺补泻法

针刺补泻法

指针刺治疗中,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。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已有记载,如“微旋”、“出针按针”为补,“切而转之”、“摇大其穴”为泻。自元、明以后又有发展,如《金针赋》提出“慢提紧按(插)”为补,“紧提慢按”为泻;“左转”(顺捻)为补,“右转”(倒捻)为泻等等。至今沿用的主要有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等。近代亦有以刺激量的强弱来分别补泻者,一般以较弱的刺激为补,较强的刺激为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凉注

    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注候》:“凉注,心下乍热乍寒,一年之后,四支重,喜卧,噫酢,体常浮肿,往来不时,皮肉黑,羸瘦,生澼,目黄,爪甲及口唇青。”参见九注条。

  • 暖食

    由于胃喜暖恶寒,故饮食以暖食为宜,过冷、过热均伤脾胃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饮食者,热无灼灼,寒无沧沧。”

  • 清肝活络汤

    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新绛、桃仁、青皮、郁金、参三七、枳壳、苏梗、泽兰、瓦楞子。水煎服。治闪挫胁痛,瘀凝于络,肋骨肿胀者。

  • 逍遥丸

   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。治证同。见逍遥散条。

  • 足太阳经筋

    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阳之筋,起于足小指,上结于踝,邪上结于膝,其下循足外踝,结于踵,上循跟,结于腘;其别者,结于踹外,上腘中内廉,与腘中并上结于臀,上挟脊上项;其支者,别入结于舌本;其

  • 虎口三关脉纹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小儿指纹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伤风发痉

    病证名。因伤风而发痉者。风邪郁于太阳经络,不得疏泄,阻于经络而致痉。症见发热、头痛而身不痛,有汗,或鼻鸣,干呕,四肢搐搦,目上视,手足牵动有力,脉来浮缓。治宜祛风和营卫,用桂枝汤;如兼有伤食腹痛,宜天

  • 透邪

    亦称达邪透表。即透达表邪的治法。外感表证,须透邪外出,故称。

  • 石黄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雄黄,详该条。

  • 瘫痪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即瘫痪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