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建兰花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①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,为丁癸草之别名。②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,为鸡眼草之别名。③见《广西中药志》,为金线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因痰迷心窍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痰证》:“迷于心为心痛,惊悸,怔忡,恍惚,梦寐奇怪,妄言见祟,癫狂癎瘖,名曰惊痰。”亦指受惊而痰结胸腹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:“惊痰,因惊痰结成块在胸腹,
见清·汪嘉谟《胎产辑萃》。即打胎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拳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脾胃病诸候》。又称咽酸。《医林绳墨·吞酸吐酸》:“吞酸者,胃口酸水攻激于上,以致咽嗌之间,不及吐出而咽下,酸味刺心,有若吞酸之状也。”《寿世保元·吞酸》:“饮食入胃,被湿热郁遏,
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,溢阴为内关,死不治。”参见内关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玄参、牛蒡子、荆芥、葳蕤、贝母、天花粉、马兜铃、桔梗、麦门冬各等分,甘草量减半。水煎服。治麻后余热,咳嗽声瘖。
指颈的后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肾热病者,……热争则项痛而强。”
推拿穴位。出《幼科推拿秘书》。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旁的尺侧一线。有清心止热作用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水底穴,在小指旁,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。”参见水底捞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