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跟痛

足跟痛

证名。又称脚跟痛。多由肾虚血热痰湿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足跟痛》:“足跟痛,有痰,有血热。”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,不红不肿,行走不便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肾脏阴虚者,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,六味丸加龟板、肉桂阳虚者,则不能久立而足跟痛,八味丸;挟湿者,必重著而肿,换骨丹史国公药酒肥人湿痰流注,导痰汤加木瓜、草薢、防己;虚人用补中益气十全大补汤。”《医学入门·脚气》:“脚跟痛,有血热者,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;有痰者,五积散加木瓜。”参见脚跟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腰脚痛

    证名。又称腰足痛。指腰痛连及下肢之症。多因肾虚,风寒湿侵袭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腰背病诸候》:“肾气不足,受风邪之所为也。劳伤则肾虚,虚则受于风冷,风冷与真气交争,故腰脚痛。”治宜补肾强骨,祛风散寒化湿

  • 小儿推拿

    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。见明·龚廷贤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,又称小儿按摩。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,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,如三关、六府、五经等穴位,分阴阳、开

  • 脾病

    指脾脏的各种病证。脾司运化,主四肢肌肉,统摄血液,为气上生化之源,开窍于口。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多由饮食劳倦所伤,脾失健运,水湿不化,或脾阳虚衰,中气下陷所致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身重,善

  • 脾虚经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因脾胃损伤,饮食益减,生化之源不足,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,常兼见饮食不振,痞满,大便不实等症。治宜补脾胃,养气血。方用补中益气汤、参苓白术散等。

  • 沿肛痔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多因湿热下注,气血凝滞而成。症见肛门四周皮肤扁平状隆起,痛痒出水,有奇臭,甚或延及会阴部,治宜解毒为主,可服升丹合剂(小升丹2.56克,黄柏5.12克,甘草2.56克,水泛为

  • 烦躁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烦为心热、郁烦;躁为躁急、躁动。烦与躁常并见,而有先后之别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二:“所谓烦躁者,谓先烦渐至躁也(先躁后烦,称为躁烦)。”本证有虚实寒热之分。在外感热病中,凡

  • 黄花菜根

    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萱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约丸

    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即麻子仁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喉关痈

    病名。系指痈发于喉关部者。多因肺胃蕴热,复感风热,邪毒痰火壅聚咽喉所致。症见喉核之上后方红肿疼痛,喉核常挤向前下,悬雍垂水肿,变形。讲话时口中如含物,常带鼻音。疼痛连及耳窍,咽肿如塞,吞咽困难,饮水时

  • 黄喇嘛

    见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为黄蓬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