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少阳经筋

足少阳经筋
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起于小指次指,上结外踝,上循胫外廉,结于膝外廉;其支者,别起外辅骨,上走髀,前者,结于伏兔之上,后者,结于尻;其直者,上乘季胁,上走腋前廉,系于膺乳,结于缺盆,直者,上出腋,贯缺盆,出太阳之前,循耳后。上额角,交巅上,下走颌,上结于頄;支者,结于目眦外维。”经筋从足第四趾起始,向上结于外踝,上沿胫骨外缘,结于膝外侧;它的分支,自腓骨处别行,上至髀,前面结于伏兔部(股四头肌),后面结于骶(尻)部;它直行的一支,上至胁下,经季胁,走腋前,联系乳部,结于缺盆(颌骨上窝)。直行的复从腋部,通过缺盆,出行在足太阳经筋之前,沿耳后,上额角,在头顶交叉,下行至颔,上结于鼻旁;其分支结于目外眦,形成“外维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胁支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篇》。指胁肋部撑持胀痛。参见胁肋胀痛条。

  • 井疽

    病名。《灵枢·痈疽》:“发于胸,名曰井疽。”又名胸发、穿心冷瘘、慢心锐毒、心漏、穿心毒、井泉疽、穿心疔。为痈疽生于胸部鸠尾穴(脐上七寸、剑突下半寸)、中庭穴(膻中穴下一点六寸)或两者之间。多为心经火毒

  • 十药神书

    书名。1卷。元·葛可久撰。刊于1348年。本书收载了十个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,分别以甲、乙、丙、丁……次序排列。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,大多实用有效,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。建国后有影印本。

  • 江子

    见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摩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内经》。用手掌面或手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,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摩擦。用手掌进行者,称为掌摩法;用手指进行者,称为指摩法。有理气和中,活血止痛,散瘀消积等作用。常用于消

  • 布荆子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黄荆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冷泪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四。为风冲泣下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风寒乳蛾

    病名。指乳蛾之因于风寒而发者。多由肺胃感受风寒,郁遏阳气,以致发为乳蛾。症见喉核肿大如李,头项不能俯,气塞不通,寸关脉浮紧(《病源辞典》)。治宜温散寒邪。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。或刺两手少商、少冲等穴。

  • 幼幼集成

    儿科著作。6卷。清·陈复正撰。刊于1750年。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。卷1论小儿赋禀、诊法、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;卷2~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(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),每病除辨证立法外,并

  • 妊娠疹

    病证名。指妊娠期患麻疹。其症初起发热,易动胎。治疗除注意安胎外,余症均按麻疹辨证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