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。如寸部虽见沉涩而短的阴脉,但有时夹有浮滑而长的阳脉,故称。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脉虽时浮滑而长,此谓阴中伏阳也。”
即鼻毛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即蒲桃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血热经行先期。详该条。
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一方。大黄、栀子、牡蛎、金银花、木通、连翘、乳香、牛蒡子、没药、栝蒌、皂角刺、地骨皮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五钱,壮者加朴硝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治疔疮走黄。
仲景论十二种脉象。即纵、横、逆、顺、反、覆、高、章、纲、、卑、损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《内经》十二,仲景十二,凡得二十四脉,未尝非辨证之旨诀,而世皆置若罔闻,则有于司命之职矣。”
病名。五脏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肺水者,其身肿,小便难,时时鸭溏。”多因肺失宣肃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所致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大便鸭溏。治宜宣肺利水,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或麻黄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凉粉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石吊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