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九。即阳暑。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水飞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其形如风疹,发痒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五官疾病》。为铁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含水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产后呕吐、盗汗、泻泄三症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:“产后诸病,惟呕吐、盗汗、泄泻为急,三者并见必危。”详产后呕吐、产后盗汗、产后泄泻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黄芪、芍药、桂枝各三两,生姜六两,大枣十二枚(一方有人参)。水煎,分三次服。功能益气温经,和营通痹。治血痹,肌肤麻木,脉微涩小紧。
病证名。①病在中焦,胃热则流热涎,脾虚则流冷涎。症见涎唾从口角流出,绵绵不已,睡时尤甚,以致浸淫口角及下唇,皮肤红赤,湿烂生疮。治法若因胃家有热者,宜清胃泻火。用清胃散加减;若因脾家虚寒者,宜温中补脾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野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