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乃神珠(即黑睛)被头风痰火所蒸,色死而实,绝似煮熟田螺,其凸与平陷亦如之,故名。”与旋螺突起类同,参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府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妊娠吐酸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吞酸多因脾虚肝旺,伤于饮食,不得传化。有寒热之分:寒者,由脾胃不和,饮食太过,胃脘填塞,脾气不运而致,宜温养脾胃,用六君子汤加吴萸;热者,由于肝气郁滞,
①指眼眶的外后方,相当于蝶骨颞面部位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热病头痛,颞颥目瘛,脉痛,善衄,厥热病也。”②即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,为经外奇穴名。主治时邪温病,头痛眩晕,眼部疾患及面神经麻痹等,沿皮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因产时气血暴虚,血虚阴亏所致。症见睡中汗出,醒来即止。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。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;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,兼以敛汗,方用止汗散(《傅青主
押手法之一,亦称爪切押手法。是以左手拇指指甲切压于穴位旁,以便右手持针刺入的押手方法。多用于短针进针。
病证名。即子悬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心脏》:“扁鹊云:脉绝不治三日死,何以知之?脉气空虚,则颜焦发落。脉应手少阴,手少阴气绝,则脉不通血先死矣。”参见脉极条。
病名。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宗,总合或汇合。泛指经脉汇集之处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目者,宗脉之所聚也。”“耳中,宗脉之所聚也。”提示五脏六腑的精气,通过宗脉上注,发挥其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