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虚劳吐血

虚劳吐血

病证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二。指由五脏虚损导致的吐血。如心经阴虚,火盛动血,证见虚烦不眠,怔忡健忘,神气不安者,宜滋阴降火,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。若心阳不收,汗出惊悸,以及心火不下交于肾,而见梦遗溺赤等症,用上二方如龙骨牡蛎枣仁莲心浮小麦等;心经火虚不能生血,兼见瘦削悸怯,六脉细弱者,宜补脾胃,养心神,用人参养营汤。又如思虑伤脾,不能摄血,兼见健忘怔忡,惊悸盗汗嗜卧少食,大便不调者,宜健脾养心,益气补血归脾汤统治之。兼发热丹皮、山栀;兼肺气燥者加麦冬、五味;兼胀满而水谷不健运者加陈皮、煨姜。或加阿胶以滋血,或加柴胡贝母解郁脾阴虚,脉数身热咽痛声哑,则用养真汤脾阳不旺,不能磨化水谷,则用香砂六君汤等;肝阴虚,吐血兼见虚烦不寐骨蒸梦遗等,宜滋养肝血,清热除烦,用四物汤加枣仁、知母、牡蛎、阿胶之属;肾水不足虚火灼肺,吐血喘咳,足痿骨蒸,痰血痨瘵,宜滋补肾阴,用地黄汤左归饮等。如足痿、骨蒸,用大补阴丸滋阴潜阳;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上热下寒,吐血兼见头晕腰痛,肿喘癃闭者,用肾气丸,从阴化阳,补火济水;肺虚津竭,络脉燥损,血随气上,宜用辛字润肺膏以滋肺中阴液,或用地魄汤生脉散等方(见《血证论》)。参见内伤吐血、吐血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德之

    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外科医生。曾任医学博士、御药院外科太医。学术思想强调从整体观出发来认识疮疡病因,认为是阴阳不和,气血凝滞所致。在诊断与治疗上重视全身症状,结合脉证,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。

  • 脐漏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脐漏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二丑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,详牵牛子条。

  • 风瘫

    病名。江天览《妇女病自疗法》:“一名产痿,系冲任血虚,心脾失养,故宗筋放弛,不能束骨而利机关,四肢萎弱无力。治宜活血祛风,若以降火滋阴,破气破血为治,则荣卫俱伤,终身莫挽。”方用《沈氏尊生书》血风汤。

  • 溃疡丸二号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南开医院)。乌贼骨、甘草、陈皮、瓦楞子各15克,川楝子、白芍药各9克,香附6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每服一丸,日二至三次。治肝郁型溃疡病,症见胸胁胀痛,暖腐吞

  • 耳后发

    病名。①出《仙传外科秘方》卷九。即锐毒。见该条。②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发于耳后角孙、颅息二穴上下之疮。

  • 蛇壳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蛇蜕,详该条。

  • 喉口

    篇名。出《慎斋遗书》卷十。该书把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,称为喉口。

  • 黑刺底红舌

    黑色苔,干燥而生芒刺,拨开芒刺,舌底红色,属里热已极,急用攻下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闷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闷痧》:“痧毒冲心,发晕闷倒地,一似中暑、中风,人不知觉,即时而毙。此痧之急者,如略有苏醒,扶起放痧,不愈,审脉服药施治。如发晕不醒,扶之不能起,必须审脉辨证的确,果系何因,先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