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蓝树

蓝树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树

药材名称蓝树

别名米木、大蓝靛木蓝、木靛、板蓝根[广西、博白、南宁]、大青叶[广西、邕宁]

来源夹竹桃蓝树Wrightia laevis Hook. f. [W. hainanensis Merr.],以根、叶入药。

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

功能主治止血;外用治刀伤,跌打。

用法用量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备注叶制蓝色染料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蓝树

药材名称蓝树

拼音Lán Shù

别名蓝靛、木靛、大青叶、木蓝、米木、板蓝根、山蓝树、滞良、蓝木、岭刀把、七星树、大蓝木、野蓝靛树、羊角汁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蓝树的根、叶和树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rightia laevisHook.f.[Whainanen-sis Merr.〕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根与皮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乔木,高8-20m。除花外均无毛,全株具乳汁,树皮深灰色,具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5-7mm;叶片薄纸质,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7-12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无毛;侧脉每边5-9(稀11)条,于后呈缝纫机轧孔状皱纹。聚伞花序顶生;苞片小,花萼短而厚,裂片5.比花冠简短,内面基部有卵形腺体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漏斗状,裂片5,椭圆状长圆形,向左覆盖;副花冠分裂为25-35鳞片,呈流苏状,基部合生;雄蕊5.着生于花冠筒先端,花药被微柔毛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花往丝状,向上逐渐增大,柱头头状。膏英2个离生,圆柱状,长25-35cm,外果皮具斑点。种子线状披针形,长1.5-2cm,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,种毛长2-4cm。花期4-8月,果期7月至翌年3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村中、路旁和山地疏林中或山谷向阳处,湿润肥沃之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矩圆状椭圆形,长7-12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羽状网脉,侧脉呈缝纫机轧孔状皱纹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
性味微苦;微涩;性凉;有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止血敛疮。主痒腮;毒蛇咬伤;刀伤出血;湿疹;疮疡溃烂

用法用量内服:泡酒,适量饮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或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瑞连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瑞连草药材名称瑞连草别名钻形紫菀、白菊花、土柴胡、九龙箭来源菊科瑞连草Aster subulatus Michx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苦、酸,凉

  • 骨节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骨节草药材名称骨节草拼音Gǔ Jié Cǎo别名笔杆草、笔筒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节节菜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洗碗草(《闽东本草》),接骨筒(《实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

  • 李根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李根皮药材名称李根皮拼音Lǐ Gēn Pí别名甘李根白皮(《金匮要略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。性味苦咸,寒。①《别录》:"大寒。"

  • 薤叶

    药材名称薤叶拼音Xiè Yè出处《政和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薤白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肘后方》:"治疥疮,煮洗佳,捣如泥

  • 猪肚木

    药材名称猪肚木拼音Zhū Dǔ Mù别名山石榴、跌掌随、老虎刺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刺鱼骨木的叶、根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thium horridu B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摘叶;夏、

  • 优若藜

    药材名称优若藜拼音Yōu Ruò Lí来源药材基源:为藜科植物驼绒藜的花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toides latens(J.F.Gmel.)RevealetHolmgen[Eurotia

  • 锥栗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锥栗药材名称锥栗拼音Zhuī Lì别名栲栗、山椎、锥子树、勒翠、桂林栲、米锥栗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,以壳斗、叶和种子入药。

  • 腥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腥藤药材名称腥藤别名赤苍藤、土白芍、假黄藤来源铁青树科腥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

  • 珍珠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珍珠草药材名称珍珠草拼音Zhēn Zhū Cǎo别名日开夜闭、十字珍珠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阴阳草、假油柑(《临证指南》),真珠苹(《纲目拾遗》),鲫鱼草、胡羞羞(《广州植物志》),

  • 白透骨消

    药材名称白透骨消拼音Bái Tòu Gǔ Xiāo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别名透骨消、连钱草、活血丹、见肿消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