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火、气的偏盛偏衰。火气偏盛,阳热有余则身热烦渴;火气不足则形寒肢冷,倦怠短气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人火气不调,举身蒸热。”又云:“火去则身冷。”
证名。指不能仰天平卧,又称不能正偃。多因肺气壅盛或胃中不和,逆气迫肺所致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:“肺者藏之盖也,肺气盛则脉大,脉大则不得偃卧。”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有病肾风者,面胕然壅,害于言,……口干
温疫著作。2卷。明吴有性著,清郑重光补注。刊于同治三年(1864年)。郑氏鉴于原书温、疫统称,名实相混习者难明,故为之补注。郑氏引据经论,分条剖析,详列篇目,补阐颇详。现有初刻本及其他多种刊本,建国后
病证名。指因患血崩而兼腹痛。血瘀者,腹痛拒按,血块下后则痛减,治宜行瘀止痛,方用四乌汤加莪术,或用失笑散;血虚者,腹痛喜热喜按,治宜养血止血,方用胶艾四物汤。
病证名。疳积日久而引起食入即吐的证候。凡食积而引起的疳症,久则胃热伤津,津枯胃燥,以致不能容纳水谷。其症除有疳疾症状外,兼有食入即吐,潮热不退。治宜养阴,健胃,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斛、谷芽、胡黄连、鲜竹茹
病证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中马毒,其状腹痛,吐下青黄白色,水谷解离”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儿卒中,马来闻马鸣,马上衣服,马汗气臭,皆令人中忤。”故又名中马忤。
病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有: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疿”的论述。指生于股臀间的疮疡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密如撒粟,尖如芒刺,痒痛非常,浑身草刺。”由脾经湿热,湿毒郁久而成;或因久坐卑湿之地,或坐烈日石上酿
病名。①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上工八人,掌肿疡、溃疡、金疡、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。”②《疡医准绳》卷五:“无名肿毒者,……又名肿疡,又名虚疡也。”③证名。《外科发挥》卷一:“肿疡,谓疮未出脓者。”指一切
病名。指日久而留着不去的痹症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傍针刺者,直刺傍刺各一,以治留痹久居者也。”
出《群芳谱》。为紫薇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