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万氏女科》。病因孕后冒雨,或感受雾露之邪,久坐湿地,及汗出冷浴,以致湿伤于肌腠。症见发热,骨节烦痛,身重头重鼻塞等。治宜祛湿安胎。方用黄芩白术汤(黄芩、白术、苏叶、生姜)。
喻重病虽能勉强行动,而已见死脉,故称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(脉)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,呼吸再至,名为无魂。无魂者当死也。人虽能行,名曰行尸。”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脉病人不病,名曰行尸。”
①正骨手法之一。用于骨折、脱臼出现重迭移位的基本手法。用双手分别握紧骨折之上、下两端,或借助器械作对抗牵拉,以纠正重迭移位,达到整复。参见拔伸条。②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又称牵法、
色诊之一。赤为火热之色,属心。临床上赤甚主实热,微赤主虚热。久病虚人,午后两颧发赤,为肝肾阴火上炎;赤色如妆,嫩红带白,游移不定,为戴阳证;肺病见赤色,多属阴虚火盛,灼伤肺阴;面赤耳鸣,头目眩痛,多属
即拯阴理劳汤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胆火偏盛所出现的证候。《张氏医通·火》:“目黄,口苦,坐卧不宁,此胆火所动也。”《类证治裁·火症》:“胆火,眩晕口苦,羚羊角、丹皮、山栀、桑叶、连翘、龙胆草。”参见胆病条。
病证名。多由阴精亏损,虚火上炎引起。即热泪无时常流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无别病,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。……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,及劳心竭意,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。故血虚膏液不足人,哭泣太伤者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衡铨。上海人。为唐千顷(桐园)之子,亦精医,撰有《人参考》一书(1778年刊行),另有《内经要语》一书,未见刊行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道家养生术语。①指人工炼造的可以服食的丹药。《隋书》:“金丹玉液,长生之事,历代糜费,不可胜纪。”②指唾液。道家认为,吞饮玉液,可以长生。②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穴之一。见金津玉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