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躁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气扬,其用躁切。”
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,食而知味。表示胃阴恢复,胃气正常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川贝母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憺漪,又字右之。浙江钱塘人。长于妇、儿科,推崇明代医家武之望所著之《济阴纲目》一书,并对之加以笺释重订,于1665年(康熙四年)刻行。又编纂有《保生碎事》一卷(
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即俞府、彧中、神藏、灵墟、神封、步廊,左右共十二穴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九节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宏条。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一:“是症生在腮颐酒腋边。两腮浮赤红肿,为双鱼腮;一边红肿者,为单鱼腮。”指生在面颊部的疔疮。多由风火热毒上冲所致。治宜解毒泻火,可选用普济消毒饮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疔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指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。主要证候是舌萎,唇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太阴气绝者,则脉不荣肌肉。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。脉不荣则肌肉软;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;人中满则唇反;唇反者,肉先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