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胆郁

猜你喜欢

  • 唇口燥裂

    证名。指口唇干燥,甚则裂开的症象。《温疫论·数下亡阴》:“津不到咽,唇口燥烈,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。今重亡津液,宜清燥养营汤。设热渴未除,里证仍在,宜承气养营汤。”多因阴津不足,脾热炽盛所致。治宜养阴

  • 中庭疽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六:“此疮乃任脉之经,是奇经脉也。在乳之中央,宜内托千金汤治之。外宜敷贴,随证加减为妙。”

  • 耳发疽

    病名。系指疽生于耳轮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:“或问耳轮生疽何如?曰,是名耳发疽,属手少阳三焦经,风热所致,六、七日渐肿如胡桃,或如蜂房之状,或赤或紫,热如火,痛彻心是也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五味

  • 肿胀

    证名。水溢肌肤为肿,气滞于中为胀。《景岳全书》:“肿胀之病,原有内外之分。盖中满者谓之胀,而肌肤之胀者,亦谓之胀。若以肿言,则单言肌表,此其所以辨也。”治肿宜化气利水,用五皮饮、五苓散等化裁;治胀宜行

  • 金匮肾气丸

    即肾气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论疾诊尺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尺,尺肤,即自肘至腕的皮肤。本篇讨论了各种疾病的成因,症状,和诊尺肤在诊断上的意义,故名。指出诊尺肤的润泽、粗糙、肉的坚实与脆弱、寒热等各种现象,有助于测知内脏的盛衰和病变情况。此外,

  • 食饮有节

    即饮食有节。出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。节,节制、节度之意。指饮食要有规律、有所节制。

  • 藏气

    即脏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瓷针

    即陶针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编方补遗

    见六种新编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