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肋胀痛

胁肋胀痛

证名。指胁肋部发胀作痛的症状。见薛己注《明医杂著·痰饮》。多由气郁、痰凝,脉络阻滞所致。如肝气郁结者,多兼见胸闷纳减,胀痛常随情志变化而增剧。治宜疏肝理气为主,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。如湿痰走注肝经者,多兼见头目眩晕,肢体麻木不仁等,治宜平肝豁痰,如导痰汤加白芥子竹沥等药。亦有因肝经虚寒而见胁肋胀痛,多兼见气急,视物模糊,脉象迟弱等症,宜槟榔汤补肝散等方。亦可由肝火犯肺瘀血停滞所致。《万病回春·胁痛》:“胁肋胀痛,若大便通和,喘咳吐痰者,肝火侮肺也,用小柴胡汤加青皮、山栀清之。”《辨证录·胁痛门》:“人有跌扑之后,两胁胀痛,手不可按,……盖瘀血存于其中,积而不散,久而成痛也。”宜祛瘀止痛,如抵当丸等方,后便黑血,则瘀消痛止,可用四物汤加三七丹皮等药调理。参见气郁胁痛痰饮胁痛胁支痛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饮解表

    针对表有风寒,内有水饮证的治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。”小青龙汤以麻桂散表邪,半夏、细辛、

  • 广肠

    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。《灵枢·肠胃》:“广肠传脊,以受回肠,左环叶脊上下,辟大八寸,径二寸寸之大半,长二尺八寸。”《证治要诀》:“广肠,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。”

  • 曲垣

    经穴名,代号SI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位于肩后,肩胛冈上窝内侧端,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。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副神经,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,并有颈横动、静脉降支通

  • 戈存桔

    【介绍】:见戈维城条。

  • 顀(chuí 垂)

    与椎通。脊柱骨的分节。

  • 骨蒸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乳食失宜,积滞不化,迁延失治,蕴积成热,或大病之后,余毒未清,消耗阴液,阴液耗伤,虚火亢盛,骨受其灼,则为骨蒸。症见身体消瘦,潮热遇晚而发,盗汗心烦,或腹内有癖块,有

  • 刀圭

   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。形状如刀圭的圭角,一端尖形,中部略凹陷。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/10。图7

  • 寒剂

    十二剂之一。用寒凉药物组成,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。参见寒能制热条。

  • 伤寒辨舌世验精法

    见撰集伤寒世验精法条。

  • 女科证治准绳

    书名。《证治准绳》中的一种,又名《女科准绳》。5卷。明·王肯堂撰。本书主要以《校注妇人良方》为基础,广泛收集各家学说,对明以前妇科学成就作了较系统的整理。分为:治法总论、调经门、杂证门、胎前门及产后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