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痛

胁痛

证名。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。出《素问·缪刺论》。《赤水玄珠》卷四:“胁痛有风寒,有食积,有痰饮,有死血,有虚,有气郁,有火,当分条类析,明别左右施治。”《济生方·胁痛》:“多因疲极嗔怒,悲哀烦恼,谋虑惊忧,致伤肝脏。既伤,积气攻注,攻于左,则左胁痛,攻于右,则右胁痛,移逆两胁,则两胁俱痛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,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。然而心、肺、脾、胃、肾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。……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。凡寒邪在少阳经,乃病为胁痛耳聋而呕,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。如无表证,悉属内伤。但内伤胁痛者,十居八九,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。”《医宗必读·心腹诸痛》中以胁痛左痛多留血,右痛多痰气。肾亏气虚亦可致胁痛。《医碥·胁肋痛》:“房劳伤肾,气虚血滞,胸胁多有隐隐作痛。”又如暑热湿热肝阴虚肝血虚及肝肾不足,均可导致胁痛。详各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胞脏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米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曲,详该条。

  • 战舌

    即舌颤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六经定法

    书名。即《舒氏伤寒六经定法》。1卷。清·舒诏撰。作者分析伤寒六经的证候,并扼要介绍其治法,治法中汲取了后世的一些经验方。本书或附刊于《舒氏伤寒集注》一书。

  • 钱串草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排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推罐法

    即走罐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热结

    指热邪聚结而出现的病理现象。如热结于胃肠,则出现腹痛、大便燥结、甚则潮热谵语、脉沉实等症。若热邪搏结血分,则出现蓄血证。《温病条辨》:“热结旁流,非气之不通,不用枳朴,独取芒硝入阴以解热结。”《伤寒论

  • 风寒感冒

    病名。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、发热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喘急、头痛、身痛等表证。《万病回春·伤寒》:“四时感冒风寒者,宜表解也。”方用荆防败毒散、十神汤等。头痛身痛甚者,可用神术散、川芎茶调散。咳嗽重者,

  • 肺燥

    证候名。燥气伤肺所致。邪在卫分,有温燥、凉燥之分。温燥主症:发热,微恶风寒,头痛,少汗,咳嗽少痰,咽干鼻燥,口渴,舌红苔白,右脉数大。治宜轻宣润燥。凉燥主症:发热、恶寒、头痛无汗,鼻塞,咽干唇燥,咳嗽

  • 体针麻醉

    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相对于耳针麻醉、面针麻醉等法而言。指以针刺经穴或经外奇穴为主的一种针麻方法。其法根据不同手术,按循经取穴、辨证取穴、神经节段取穴等原则,选配适当穴位。术前按针麻常规给予辅助用药,针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