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肺燥咳嗽

肺燥咳嗽

病名。指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症因脉治·伤燥咳嗽》:“天行燥烈,燥从火化,肺被燥伤则必咳嗽。”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肺燥咳嗽,金性喜清润,润则生水,以滋脏腑。若本体一燥,则水源渐竭,火无所制,金受火燥,则气自乱而咳嗽,嗽则喉干声哑,烦渴引饮,痰结便闭,肌肤枯燥,形神虚萎,脉必虚数,久则涩数无神。法当滋润清补。”《金匮翼·燥咳》:“肺燥者,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。其状咳甚而少涎沫,咽喉干,气哽不利。子和云,燥乘肺者,气壅不利,百节内痛,皮肤干燥,大便秘涩,涕唾稠粘。洁古云,咳而无痰者,宜以辛甘润其肺也。”方宜润肺止嗽方清燥救肺汤门冬饮子等。参见咳嗽、伤燥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并裆

    练功方法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足并拢,足跟微向外,两手微向后伸,挺肘翘掌,掌心朝下,四指并拢,拇指外分,两目平视。

  • 廖濬泉儿科医案

    医案著作。廖伯筠等整理。此书医案分初生儿疾病、时行疾病两类,凡百例案例,均加按语。廖氏诊治小儿疾病,注重望诊,强调治病求本,辨证与辨病相结合,用药慎重,尤用峻烈之剂,当中病即止,以免伤正。1979年云

  • 喘鸣

    证名。指呼吸喘急,喉间有痰鸣者。后世多称为哮或痰喘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争于内,阳扰于外,魄汗未藏,四逆而起,起则熏肺,使人喘鸣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三:“魄汗未藏者,表不固也,四逆而起者,阳内竭也,甚

  • 本草三注

    见本草三家合注条。

  • 目眶骨

    眼窝周边的骨骼。在眼窝上方的称眉棱骨,在眼窝下方的称骨。详眉棱骨、条。

  • 内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内疔者,先发寒热,体痛、头痛,数日后,胸腹、背胁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,即内疔所发之处。急用霹雳火汗之,并内服败毒散;若毒势不尽,憎寒壮势不减,宜服五味消毒饮,黄连解毒

  • 暴蹷

    病证名。即暴厥。《史记·扁鹊仑公列传》:“中庶子曰: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,暴发于外,则为中害。精神不能止邪气,邪气积蓄而不得泄,是以阳缓而阴急,故暴蹷而死。”参见暴厥、厥证条。

  • 肺燥

    证候名。燥气伤肺所致。邪在卫分,有温燥、凉燥之分。温燥主症:发热,微恶风寒,头痛,少汗,咳嗽少痰,咽干鼻燥,口渴,舌红苔白,右脉数大。治宜轻宣润燥。凉燥主症:发热、恶寒、头痛无汗,鼻塞,咽干唇燥,咳嗽

  • 通挟、夹。即傍近或侧边,指某一部位的左右两边。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侠胃脘内痈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又刺项已下侠脊者,必已。”

  • 藏会

    即脏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