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。脉来但弦、钩、毛、石,缺乏胃气,为阳气消散之象。《素问·玉版论》:“脉孤为消气。”
病名。①指夏月嗽而发热的疾患。《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·咳嗽论》:“夏月嗽而发热者,谓之热痰嗽。小柴胡四两,加石膏一两,知母半两用之。”参见热嗽、伤暑咳嗽条。②指伤热咳嗽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热咳嗽,…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三。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之十五:“然肠风脏毒,自属滞下门。脏毒,即是脏中积毒。”②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自内伤得者曰
病证名。多由脾经湿热,复受风邪,风与湿热相搏而发。症见眼眶红赤,痒痛难忍,历久不愈。治宜内服清热祛风,除湿止痒之剂,外予棉裹散薰洗,或用郁金、胆矾、月石、炉甘石研细末,用鸡蛋黄熬油调敷。参见眼弦赤烂条
针灸体位名。分仰卧位(针灸头面、胸腹及上、下肢前面);俯卧位(针灸头项、背腰、上、下肢后面);侧卧位(针灸头颞、胁肋、髋骶、腰、上、下肢侧面)三种。
推拿穴位。①又名浮筋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近桡动脉处。《保赤推拿法·掐赤筋法》:“掌肱交界之横纹上,靠大指边,第一赤筋,属火,以应心与小肠,掐之,治内热外寒、霍乱。”②即赤淡黄筋,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昏昧兼烦闷的症状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六:“盖瞀者,昏也;闷者,烦也。凡瞀而不闷者,名曰昏迷。闷而不瞀者,名曰虚烦。今曰瞀闷者,谓昏迷虚烦并病。”
见医学切要全集条。
同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902~1981【介绍】:字蔚春。江苏吴江人。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,并曾受丁甘仁指教,后回故里震泽镇悬壶。1931年任上海中医学校校教务长。1955年后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、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