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肌肤甲错

肌肤甲错

证名。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。多因干血内结、痈脓积滞,津血不能外荣,或因温邪久留,阴液耗伤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,肌伤,劳伤经络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肠痈候》:“肠痈者,由寒温不适,……血气蕴积,结聚成痈,热积不散,血肉腐坏,化而为脓。其病之状,小腹重而微强,抑之即痛,小便数似淋,时时汗出,复恶寒,其身皮皆甲错,腹皮急,如肿状。”《温病条辨·下焦篇》:“邪气久羁,肌肤甲错。”治疗有干血者,用大黄虫丸;肠痈脓滞者,用薏苡附子败酱散;温邪久覊所致者,用复脉汤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舌根

    系指舌之根部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二:“血气俱盛,附舌根而重生一物……”“心之脉系于舌根。”即舌本,详该条。

  • 女子逆经赤涩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易知》。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
  • 薅(hāo 蒿)田蔗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追风箭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墓头回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蹻脉

    阴、阳两蹻脉之简称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蹻脉安起安止?”“蹻脉有阴阳……男子数其阳,女子数其阴,当数者为经,不当数者为络也。”意指蹻脉有阴蹻、阳蹻的区别,男子以阳蹻为经,阴蹻为络;女子以阴蹻为经,阳蹻为

  • 肯堂医论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新镌医论》。3卷。明·王肯堂撰于1602年。第一卷论述痘疹、惊风的病因、诊断和治法;2~3卷主要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,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、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。

  • 奶浆藤

    ①见《贵州药用植物目录》。为通光散之别名。②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萝藦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曲角

    人体部位名。指鬓发上部向前突出的部分。足少阳经的颔厌、悬颅、悬厘穴所在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耳前角上各一,耳前角下各一。”王冰注:“谓颔厌二穴也,在曲角下,颞颥之上廉。……谓悬厘之二穴也,在曲角上,颞

  • 膈中

    病名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急甚为瘈疭,微急为膈中,食饮入而还出。”即噎膈。详该条。

  • 白环藤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