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维道

维道

经穴名。代号GB2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外枢。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。位于腹侧,髂前上棘前下方,当五枢穴向前斜下0.5寸处。一说“对章门直下七寸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和旋髂浅、深动、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腰胯痛,疝气带下;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。直刺0.5~1寸;或斜刺2~3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胞合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热气蓄聚伤胞,所以胞合。”参见胞肿如桃、目疡等条。

  • 引针

    即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候呼引针。”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。

  • 王翃(hóng 宏)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东皋,号翰臣。嘉定(今属上海)人。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,编成《握灵本草》(1683年刻行),另编有《万全备急方》、《万全备急续方》等书。

  • 大肠湿热

    指湿热蕴于大肠的病变。常因饮食不节不洁,损伤肠胃,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。症见腹痛下痢,里急后重,或便脓血,肛门灼热,小便短赤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多见于结肠炎、痢疾。治宜清热燥湿。

  • 家传医秘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齐秉慧(有堂)撰于1806年。本书记述了齐氏临证经验。上卷论病证,辨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,分经治病;下卷杂证诸法及药性。其中有效经验方及单方可供借鉴。本书收入《齐氏医书四种》中。

  • 双松子风

    病名。多由上焦风热邪毒上冲咽喉而起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此症生靠帝中下边,初起两边红紫如粟形大,逐时胀肿,起鳞向上者是;渐长如绿豆大,似松子一样,甚至黄皮裹住。及有莲子大者,斯难治矣。”一边生者名单松

  • 郭稽中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初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曾任医学教授。以善长治疗产科闻名,用药常有奇效。曾将《产论》一书共二十一篇补辑家藏和个人验方于各论之后,编成《妇人产育保庆集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向天草

    出《庚辛玉册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鼓

    一名单腹胀。鼓胀之一。《石室秘录·内伤门》:“血臌之症,其由来渐矣。或跌闪而瘀血不散,或忧郁而血结不行,或风邪而血蓄不发,遂至因循时日,留在腹中,致成血臌。”《血证论·血臌》:“血臌之证,胁满,小腹胀

  • 小儿阳厥

    即小儿热厥,详小儿厥证、小儿热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