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名。指齿根,实为牙颈。《难经》五十八难:“汗注不休,齿本槁痛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丹毒发。见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七方。升麻、雄黄。先煎升麻浓缩去渣,用棉燕脂于汤内揉出红汁,再加雄黄细末,调匀贴患处。治小儿痘攒聚耳后高骨。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同眇目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地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15卷(一作14卷)。金·张子和撰。撰年不详。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,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,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,并附较多治案。相传此
证名。指邪传少阴,心肾阳衰,阴寒内阻而致四肢逆冷之证。参见少阴病、厥逆条。
见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枣树根,详该条。
①即出针,见该条。②指针在穴位内由深处向浅部抽提。可单纯外抽或和捻转结合进行,退针快慢据情而定,一般急退为泻,缓退为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