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筋缩

筋缩

①证名。又称缩筋。指筋脉挛急不舒、疼痛。《脉经》卷三:“脉弗营则筋缩急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》:“筋缩为热,缩者短促。……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。”多由受寒,或热伤筋脉,或血虚无以养筋所致。可见于痉病、痹证等病。若兼唇青舌卷卵缩为危候。②经穴名。代号DU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医学入门》作筋束。属督脉。位于背部第九、十胸椎棘突之间。主治胃痛,脊强瘈疭腰背痛癫痫,以及肝炎,胆囊炎等。向上斜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肺热瘅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肺热瘅疟之症,发则阳气盛而不衰,故但热而不寒,令人消烁脱肉。此《内经》肺素有热之瘅疟症也。肺热瘅疟之因,《内经》云,肺素有热,热盛于身,因有所用力,腠理开泄,风寒舍

  • 摄生消息论

    养生学著作。1卷。元·丘处机撰。书中以道家和儒家的观点,就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时的防病调摄原则与方法等分别作了简要的论述。现有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王氏博济方

    见博济方条。

  • 胞肓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,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。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,除骶椎旁开3寸处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臀上皮神经,深层为臀上神经;并有臀上动、

  • 四科简效方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王士雄辑。刊于1854年。本书分甲、乙、丙、丁四集,收录内、外、女、幼四科的单验方,每科又根据不同的病证标题列方,现有《潜斋医学丛书》本。

  • 纳气

    即补肾纳气。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。详补肾纳气条。

  • 胃泄

    病名。又称胃泻。出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胃泄者,饮食不化,完谷出,色黄。风乘胃也,宜辛剂之类。”《宣明论方·濡泄证》:“胃泄如随气而下利,豆蔻散主之。”如因肠胃积滞未去,可用通下。《素问

  • 二十七气

    指经络之气。人身十二经脉、十五络脉共二十七气。这些经络之气,循行人体上下手足之间,从井穴开始,入合于内,流注五腧,最后汇于脏腑,循环不已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,凡二十七气,……二

  • 非风

    即类中风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非风一证,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。此证多见卒倒。卒倒多由昏愦,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,原非外感风寒所致。而古今相传,咸以中风名之,其误甚矣。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……竟以非风名

  • 目痒

    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亦作眼痒。由风、火、湿、热、血虚等,以及邪退正复,气血得行,均可引起。眼内痒涩不适,重者痒若虫行,奇痒难忍。可见于今之沙眼、睑缘炎、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。内治:因风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