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笔仔草

笔仔草

药材名称笔仔草

拼音Bǐ Zǎi Cǎo

别名竹篙草(《岭南科学杂志》),黄毛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墙头竹、猫仔草、牛尾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金丝茅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),笔毛草、猴毛草、眉毛草、金黄草、胡毛草(《闽东本草》),猫毛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),牛毛草竹叶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全草。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、簇生草本,高10~80厘米。秆直立,纤细。叶片扁平,线状披针形,长2~4厘米,宽1~3毫米,先端渐尖,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;叶鞘秃净,鞘口有毛。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的顶端,柔软而微曲,长1.5~3厘米;穗轴纤细,节间甚短,被睫毛,节的顶端粗大成截头状;小穗成对,一具柄,一无柄,长不及2毫米;基盘的毛约与小穗等长或过之;第一颖的先端截头状或浑圆,被睫毛;第二颖较第一颖稍长,脊粗糙,先端被睫毛,2齿裂,具芒,芒直或曲,金黄色,长10~15毫米;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,线形,光滑,内稃缺;结实小花的外稃中间有裂隙,裂片被睫毛,具芒,芒与第二颖的相似,但稍长;雄蕊1,花药有的细小,有的长达1毫米;花柱2,柱头帚刷状,长约1毫米。花、果期5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河边、墙隙、山坡和潮湿旷野。分布浙江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有机酸和糖类。

性味甘,凉。
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②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甘,寒。"
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淡,凉。"

归经《闽东本草》:"入脾、肾、膀胱三经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利水。治热病烦渴,泄泻,黄疸型肝炎,糖尿病,淋蚀,尿血,小便不利。
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俐小便,通淋闭,止消渴,除烦热。"

②《广东中药》Ⅱ:"清热,利水,通淋,凉血。主治淋浊,肝热,疳积,小儿尿短。"

③《闽东本草》:"治发热口渴,肠风泄泻,恶心呕吐,小便不利,目赤。"

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尿路感染,肾炎,水肿,感冒高热,黄疸型肝炎,糖尿病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

复方①治发热口渴,泄泻,热淋,血淋:鲜金丝草二至四两。煎汤内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②治小儿烦热不解:金丝草一两。酌加开水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③治糖尿病:金丝草二两,白果十二枚。酌加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④治白带:金丝草一两,银杏十四枚。水酌量煎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⑤治梦遗泄精,白浊:鲜金丝草一至二两,鲜海金沙草七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⑥治小儿尿短:金丝草灯心草车前草、旱蓬草,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杏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杏枝药材名称杏枝拼音Xìnɡ Zhī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树枝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杏仁"条。功能主治《本草图经》:"主堕伤。

  • 白蔹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白蔹药材名称白蔹拼音Bái Liǎn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别名山地瓜、野红薯、山葡萄秧、白根、五爪藤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

  • 红花绿绒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花绿绒蒿药材名称红花绿绒蒿拼音Hónɡ Huā Lǜ Rónɡ Hāo别名阿柏几麻鲁(藏名)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实。8~

  • 蓟罂粟子

    药材名称蓟罂粟子拼音Jì Yīnɡ Sù Zǐ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蓟罂粟ArgemonemexicanaL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gemone mexicana L.采收和储藏:夏末果

  • 云雾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云雾七药材名称云雾七拼音Yún Wù Qī来源毛茛科秦岭翠雀花Delphinium giraldii Diels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河南。性味

  • 丁香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丁香露药材名称丁香露拼音Dīnɡ Xiānɡ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馏液。性味气烈,味微辛。功能主治治寒澼,胃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隔水炖温饮1~

  • 聚花草

    药材名称聚花草拼音Jù Huā Cǎo别名水竹菜、水打不死、水竹叶草、竹叶藤、塘壳菜、过江竹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聚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loscopa scandens Lour.

  • 托柄菝葜

    药材名称托柄菝葜别名土茯苓、金刚藤来源百合科托柄菝葜Smilax discotis Warb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西北、华中、西南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活血,止血。主治风湿,血崩,血尿。用法用量1两

  • 鹿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藿药材名称鹿藿拼音Lù Huò别名老鼠眼、饿蚂蝗[湖南]、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夏

  • 壮筋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壮筋草药材名称壮筋草拼音Zhuànɡ Jīn Cǎo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。幼枝密被白色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