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石柑子

石柑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柑子

药材名称石柑子

拼音Shí Gān Zǐ

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(Raf.)Merr.;石柑子P. cathcartii Schott及藤橘P. angustifolium Presl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淡,平。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活血散瘀,消积,止咳。用于跌打损伤,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,风湿性关节炎,小儿疳积,咳嗽;外用治骨折,中耳炎,鼻窦炎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,酒泡服或水煎服。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捣烂取汁,滴患处。

注意孕妇忌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柑子

药材名称石柑子

拼音Shí Gān Zǐ

别名石气柑、柑子菌芋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石蒲藤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巴岩香、青蒲芦茶、石葫芦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藤桔全草。3~4月或9~10月采收。

原形态藤本。茎多分枝,节间长1.2~2.5厘米。叶革质,矩圆形或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宽1.5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钝,秃净,网脉两面凸起;叶柄有翅,长4~6厘米以上,宽5~12毫米,有时叶柄远长于退化的叶片。花序柄长10~12毫米,下弯,下部有卵状、内陷的苞片3~5枚;佛焰苞长4~6毫米;肉穗花序近球形,直径4~6毫米;萼片6,顶端内弯;雄蕊6,花丝扁平;子房3室,每室有胚珠1粒,柱头小。浆果红色。花期春季。

生境分部生于阴暗湿润的地方,以气报攀登于石上或树上。分布我国南部及四川等地。

性味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微温,味苦辛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理气止痛,祛风湿。治心胃气痛,疝气脚气,风湿骨痛。
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消食,治风湿麻木。"
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心胃气痛,疝气,除脚气。"
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清热,解毒,祛风湿。治风湿骨痛,耳疮。"
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小儿五疳,大人寒气入骨,不红不肿,湿流关节,麻木等症。并能止咳,止气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复方治小儿食滞成疳:石柑子、桐寄生。蒸鸡肝猪肝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石柑子

药材名称石柑子

拼音Shí Gān Zǐ

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othos

别名石气柑、柑子菌芋、岩香、青蒲芦茶、石葫芦、藤桔、石戎芦茶、爬山蜈蚣伸筋草、青笔标、铁斑鸠、小毛铜钱菜、风瘫药、六扑风、石上蟾蜍草、猛药、铁板草

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、紫苞石柑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othos chinensis (Raf.) Merr.[Tapanava chinensis Raf.]2.Pothos cathcarti Schott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1.石柑子,附一藤本,长0.4-6m。茎亚木质,淡褐色,近圆柱形,具纵条纹,粗约2cm,节间长1-4cm,节上常束生长1-3cm的气生根,分枝下部常具鳞叶1枚;鳞叶线形,长4-8cm,宽3-7mm,锐尖,具多数平行纵脉。叶柄倒卵状长圆形可楔形,长1-4cm,宽0.5-1.2cm;叶片纸质,披我形状卵形一对披我状长圆形,长6-13cm,宽1.5-5.6cm,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常有芒状尖头,基部钝,鲜时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,干后表面黄绿色,背面淡黄色;中肋在表面稍下陷,背面隆起,侧脉4对,最下1对基出,弧形上繁荣昌盛,细脉多数,近平行。花序腑生,基部具苞片4-5枚;苞片卵形,长约5mm,纵脉多数;花序柄长0.8-1.8cm;佛焰苞卵形,绿色,长约8mm,展开宽约12mm,锐尖;肉穗花序短,椭圆形,至近圆球形,淡绿色或淡黄色,长7-8mm;花两性;花被片6枚;雄蕊6;子房3室,每室胚珠1。浆果黄绿色至红色,卵形或长圆形,长约1cm。花、果期全年。

2.紫苞石柑,本种与石柑子的区别是:叶柄与叶片近等长,叶柄长4-8cm,宽0.5-1cm;佛焰苞紫褐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阴湿密林中常匍匐于岩石上或附生于树干上。

2.附生于海拔500-1600m的密林中树干上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2.分布于云南。

化学成分从石柑子全草中分得武珀酸(succinic acid),香草酸(vanillic acid)。

药理作用抗蛇毒作用,给小鼠皮下注射100%致死量的眼镜蛇毒后,立即灌服60%石柑子醇提取液75g/kg,在24小时内小鼠存活率为68.3%,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明显的差(P<0.001)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平;小毒

归经肝;胃经

功能主治行气止痛;消积;祛风湿;散瘀解毒。主心、胃气痛;疝气;小儿并非积;食积胀满;血吸虫晚期肝脾肿大;风湿痹痛;脚气;跌打损伤;骨折;中耳炎;耳疮;鼻窦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浸酒搽,或鲜品捣敷。

注意孕妇禁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消食,治风湿麻木。

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心胃气痛,疝气,除脚气。

3.《广西中药志》:清热,解毒,祛风湿。治风湿骨痛,耳疮。

4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小儿五疳,大人寒气入骨,不红不肿,湿流关节,麻木等症。并能止咳,止气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八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十八症药材名称十八症拼音Shí Bá Zhènɡ别名歪叶子兰、大肠风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光轴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 Wal

  • 芍药花

    药材名称芍药花来源毛茛科芍药花Paeonia lactiflora Pall.,以花蕾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。功能主治通经活血。主治妇女闭经,干血痨症,赤白带下。用法用量1~2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

  • 菘菜子

    药材名称菘菜子拼音Sōnɡ Cài Zǐ别名青菜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chinensisL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ica chinensis L.采收和储藏

  • 凤眼兰

    药材名称凤眼兰拼音Fènɡ Yǎn Lán别名水葫芦、水浮莲来源雨久花科凤眼兰属植物凤眼兰Eichhornia crassipes (Mart.)Solms-Laub.,以全草入药

  • 凉薯

    药材名称凉薯别名葛薯、地瓜、凉瓜、地萝卜、沙葛、豆薯来源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(L.) Urban,以块根,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。化学成分含有豆薯皂甙元(Pachy s

  • 绿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绿青药材名称绿青拼音Lǜ Qīnɡ别名石绿(《唐本草》),石碌(《本草衍义》),大绿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。原形态单斜晶系,晶体柱状或针状。通常多为钟

  • 痰火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痰火草药材名称痰火草别名围夹草、癌草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(C. B. Clarke) O. Kuntze [Aneilema

  • 野大豆

    药材名称野大豆别名马料豆、乌豆来源豆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. et Zucc.,以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益肾,止汗。主治头晕,目昏,风痹汗多。用法用量0.

  • 罗勒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罗勒根药材名称罗勒根拼音Luó Lè Gēn出处《嘉佑本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根。功能主治《嘉佑本草》:"主小儿黄烂疮,烧灰敷之。"摘录《中

  • 蜂房

    药材名称蜂房拼音Fēnɡ Fánɡ英文名NIDUS VESPAE别名露蜂房、马蜂窝、蜂巢、野蜂窝、黄蜂窝、百穿之巢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(De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