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眩掉

猜你喜欢

  • 痘疹正宗

    书名。2卷,又有4卷本,书名《痘疹指南》,内容全同。清·宋麟祥撰。刊于1695年。上卷痘疹门;下卷疹症门。作者师承费启泰《救偏琐言》,认为痘为先天之毒,治宜攻下,反对用托补之法。故本书内容尤详于痘症的

  • 合治内腑

    针灸术语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腑。”合,指下合穴,即六腑有病取其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。如胃病取足三里,大肠病取上巨虚,小肠病取下巨虚,膀胱病取委中,三焦病取委阳,胆病取阳陵泉等

  • 浮热

   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

  • 伤肺疬

    病名。指瘰疬由咳嗽日久而发者。出《疬科全书》。治法:因外感咳嗽而发者,宜服加减黄芩知母汤。由内伤咳嗽而发者,用加减八珍汤。

  • 栀连二陈汤

    ①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栀子、黄连。水煎服。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;或郁痰胸满饱胀,懊憹烦闷;或气逆不利,倚肩喘息;或暑气呕吐,兼有痰涎;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。如痰火呃逆,加葛根、

  • 悬蜞虫毒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上腭肿,汤水难入,形肿如鸡卵。”详悬蜞风条。

  • 产后汗出

    病证名。清·王实颖《新产证治》:“产后汗出不止。由劳伤脾,惊伤心,怒伤肝,患此三者,不宜即加敛汗之药,但令神安则汗自止。且血块作痛,芪术未可遽加。凡产毕,先服生化汤两帖,以消块,继服调卫止汗汤(黄芪、

  • 烂喉痧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痧正的》。即喉痧。清·叶天士云:“雍正癸丑年间以来,有烂喉痧一症,发于冬春之际,不分老幼,遍相传染。发则壮热烦渴,密肌红,宛如锦纹,咽喉疼痛肿烂,一团火热内炽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
  • 民间验方或某些古方中对部分蔓茎类药物的计数单位,通常以拳握量之,并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为一束,如茅根、苇茎等。现方剂已通用重量单位计数。

  • 玉蕊花

    出《花镜》。为西番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