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直中三阴

直中三阴

寒邪直接侵犯三阴经。《医学入门·伤寒》:“若不自阳经传来,直中三阴之经,初起厥逆腹痛自利不渴,太阴自受寒也,上症加之呕吐少阴自受寒也,又加之小便不利厥阴自受寒也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若初起本无发热头痛等证,原不由阳经所传而径入阴分者,其证或厥冷、或呕吐、或腹痛泻利、或畏寒不渴、或脉来沉弱无力,此皆元阳元气之不足,乃为真正阴证。”《医述·五法大旨》引陈养晦:“盖邪不由阳经而入,径中三阴,名曰直中内寒盛极,阳气衰危,故曰救。救者,救阳危也。”《医学心悟·直中三阴诸证》:“直中者,初起不由阳经传入,而径中三阴者也。中太阴,宜用理中汤;中少阴,宜用四逆汤;中厥阴,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。”临床上以直中少阴为多见,由于肾阳虚衰阴寒极盛,治宜急救回阳,用四逆汤之类。参见六经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为汗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心主血,汗为血之液,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故五脏主五液中,心为汗。参见心主汗条。

  • 吴山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昆条。

  • 足厥阴经病

    即肝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,丈夫疝,妇人少腹肿,甚则嗌干,面尘,脱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满,呕逆,飧泄,狐疝,遗溺,闭癃。”

  • 冲气犯肺

   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躁而逆,故衄渴,苦烦,气隔,饮水即吐。下之津液内竭而不下,故咽燥鼻干,头眩心悸,皆冲气犯肺,肺受其害所见之症也。宜五苓散。”参见冲脉病条。

  • 中肩井

    经穴别名。《针灸资生经》注肩髎曰:“肩头正中两骨间一名中肩井,外台名扁骨。”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作肩髎穴别名。

  • 黄杜鹃

    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荆芥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土香薷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阴厥

    厥证之一。指阳亏精损致四肢厥逆之证。《医林绳墨·厥》:“阴厥者,因其纵欲太过,阳亏于内,精损于外,邪气偶入,阳衰精竭,不能荣养,反被克伐,脏腑生寒而发厥也。其症始得之,身冷脉沉,四肢厥逆,屈足倦卧,唇

  • 肌肉软

    五软之一。肌肉为脾所主,小儿乳食不足,脾胃气虚,故肌肉虚软,皮肤松弛,形体瘦弱,智力迟钝。治以补脾为主。宜扶元散。

  • 重断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断同龈。又名重龈。多由胃中有热,湿浊薰蒸而成。症见齿龈浮肿,如附物垂痈,口臭。常见于小儿。治宜清胃涤浊。用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等加减。或可以针刺去脓血,后用盐汤嗽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