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低级官员。共8人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①骼。①泛指骨的高起处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地有山石,人有高骨。”②腰椎骨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而强力,肾气乃伤,高骨乃坏。”③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,即腕后高骨。解剖名桡骨茎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
四饮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,上迫于肺,肺失肃降所致。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,咳逆倚息不能平卧,外形如肿,或兼见头晕目眩,面色黧黑,心下痞坚等。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。方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。多因阳明痰火内伏,或过啖辛辣炙煿、醇酒厚味,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。症见龈肿口臭,便秘脉滑,患牙得凉痛减。治宜清热、涤痰、泻火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。参见牙痛
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二方。麦门冬、山茱萸、金银花、当归各一两,熟地黄二两,人参、白术各五钱,肉桂一钱。水煎服。治背痈将愈,疮口不收。
①《医学正传》卷五方。槟榔五两,大黄八两,黑牵牛子四两,皂角十枚,苦楝根皮一斤。前三味为末,后二味熬膏,搜和为丸,梧桐子大,再用沉香、木香、雷丸各一两分研,依次为衣,每服三丸,四更时砂糖水送下。治虫积
证名。指手足自觉麻木不适感。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五。又名手足麻木。多因四末气血不充,荣卫不通,或兼寒湿、痰血凝滞经络所致。《古今医案按·麻木》:“麻木多在于手足者,以四末道远气馁,则卫行迟而难到也,故麻不
见留气法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蔽心骨即剑突。多因跌打、压撞所致。局部肿胀疼痛,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,腰伛不起,甚则翻身困难。内服八厘散,外用艾醋汤洗,敷万灵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