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益母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虚经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因脾胃损伤,饮食益减,生化之源不足,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,常兼见饮食不振,痞满,大便不实等症。治宜补脾胃,养气血。方用补中益气汤、参苓白术散等。

  • 哮灵草

    见《四川中草药通讯》(1):30,1972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医署丞

    隋、唐时期医官职称。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,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,共2人,官阶从八品下。

  • 绿菜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卵

    病名。即疝气。《育婴家秘》:“肝主怒,病则性急大叫哭,甚则卵肿,俗呼气卵是也。”参见气疝条。

  • 风胜则动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风气偏胜则病症表现摇动性或游走多变的特点。如游走性的关节肌肉疼痛、眩晕、震颤、四肢抽搐、角弓反张、口眼斜、卒然昏仆等。

  • 子午流注

   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。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,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;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,配合日、时的天干、地支变易,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。这种学说从总

  • 泽前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尺泽前下一寸,直对中指处。主治甲状腺肿大,上肢麻痹,前臂痉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浑浑焞焞

    证名。表现为听觉不清,反应迟钝。多由湿浊上蒙,肝胆实火或肾虚而精气不得上承所致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心痛耳聋,浑浑焞焞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病耳聋浑浑焞焞。”

  • 湿化太阴

    运气术语。三阴三阳分司六气,其中太阴属湿土之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司天,其化以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