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五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种子篇》。亦名经行不止。多因血热损伤胞络,或劳损冲任,气虚不能摄血等所致。症见经来不止,淋沥无时。治宜凉血补血。方用四物汤加白术、黄芩、阿胶、茯苓、栀子、地榆、荆芥
病名。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、中消、下消的合称。亦称三痛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:“夫三痟者,一名痛渴,二名痛中,三名痛肾。……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,痟渴也。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,小便少而黄赤者,痛中也。三
病证名。《医林绳墨·泄泻》:“肠泻则疼,或腹痛肠鸣,痛一阵而泻一阵也。此由脾气不利,阴寒留滞。宜以升提其气,又兼温而养之。”参见泄泻、脾泻条。
脉象之表现无神、无胃、无根者,如真脏脉、十怪脉,或数极、迟极之脉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,为死脉也。”
四时感冒之一。冬末春初,为寒温交替之季,气候忽冷忽热,寒温不常,小儿感受外邪,临床常见:①风寒感冒:发热轻,畏寒重,蜷卧,喷嚏呵欠,宜辛温散邪解表,用葱豉汤加味。②风热感冒:发热重,恶寒轻,有汗热不解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又名风丹。为小儿丹毒之一。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。以股及阴部较多见,亦可发于遍身,证见黄赤色水泡,甚者破烂流水,湿烂疼痛。治宜清热利湿,方用防己散内服,外用升麻膏敷之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桔梗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郭居易条。
八利之一。实指痢疾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……滞利,谓便下脓血相杂也。”治疗参见小儿痢疾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