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学著作。全称《石顽老人诊宗三昧》。1卷,共十二篇。清·张璐者,张登编纂。书成于1689年。1~2篇阐明宗旨,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脉学著作,提出“入门宗派不慎,未免流入异端”,并谓“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”
即柴平汤,见该条。
面色憔悴无华。为慢性病容,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九方。生地黄、熟地黄各一钱五分,黄连、黄柏、黄芩、人参、苍术(米泔水浸炒)、白术(土炒)、厚朴(姜炙)、当归身、陈皮各一钱,地榆、防风、泽泻、生甘草各六分,乌梅二个。水
经穴名,代号SI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手太阳郄穴。位于前臂伸侧,腕后1寸,以掌向胸时,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。另说“阳谷后一寸五分”(《循经考穴编》广注);“去阳谷一寸二分,行向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是小儿下利不止的证候。小儿脾胃虚弱,至长夏阴盛之时,饮食居住不慎,或复感风冷,则成此证。治宜醒脾化湿。用厚朴散(张涣方:厚朴、诃梨勒、白术、干姜、肉豆蔻)加减。
病名。又名双燕口风。多由肺胃蕴热,热邪上炎薰灼咽喉所致。症见帝中两边,近上腭,左右俱见红肿,甚则连舌肿痛,汤水难咽。治宜清肺胃热毒。用紫地汤加减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即杨梅痘。见该条。
五膈之一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:“寒膈之为病,心腹胀满,咳逆,腹上苦冷,雷鸣,绕脐痛,食不消,不能食肥。”参见五膈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