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病名。又称癖气。指痞块生于两胁,平时寻摸不见,痛时则可触及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因饮水浆过多,便令停滞不散,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。癖者,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,有时而痛是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癖者,匿也,潜匿两肋之间,寻摸不见,有时而痛,始觉有物,其原皆由荣卫失调,经络闷隔,而又起居饮食无度,伤脾伤胃,有所劳力,强忍作劳,以致精伤血轶,邪冷之气搏结不散,藏于隐僻之所,故名曰癖。”《医学传灯·积聚癥瘕痃僻痞块》:“僻者,隐在两胁之间,时痛时止,故名曰癖,痰与气结也。”根据病因,症状之不同,可分水癖、饮癖、痰癖、酒癖、寒癖等,详各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丝瓜筋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即丝瓜络,详该条。

  • 惊癖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因惊而成的癖疾,惊、癖并存之证。其癖系由惊气与痰涎相搏所致。盘旋胁间,或在左,或在右,常作惊啼。治宜涤痰化癖。用礞石滚痰丸。

  • 饮片

    又称咀片。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,成为片、丝、块、段等形状,便于煎汤饮服。

  • 赤水

    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“赤水者,其根起于心,其状先从胸肿起也。”参见十水、水肿条。

  • 黄帝明堂经

    书名。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。撰人未详。约成书于秦汉之际。原书已佚,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。主要有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(后辑录于《针灸甲乙经》一书中)及《黄帝内经明堂》。参见各该

  • 去腐散

    经验方。见《外伤科学》(广州中医学院)。又名千金散。制乳香、制没药、朱砂、蛇含石(醋制)、轻粉各15克。为细末,掺疮面,或粘附在纱条上,插入疮中。功能化腐。治一切恶疮,腐肉不脱者。

  • 解剖名。①指口之角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阳明之上,血气盛则髯美长;血少气多则髯短;故气少血多则髯少;血气皆少则无髯,两吻多画。”②《说文解字》:“口边也。”泛指口唇。

  • 岗灯笼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鬼灯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眼祟

    病名。即眼生长肉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闷乱

    病证名。痘疹神识不清的一种表现。《痘疹心法》:“谵妄、狂扰而烦躁者,谓之闷乱。”一般为湿热、痰浊或瘀血阻塞心包,扰及神志所致。治以清热化湿,豁痰消瘀为宜。烦热闷乱,宜清心解毒,用导赤散加银花、连翘、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