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痰多气壅引起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·诸嗽门》:“壅嗽,声重痰稠,或咳有血,以薄荷、生胡麻各一撮,细嚼,煎苏子降气汤送下。”参见咳嗽、痰嗽、痰饮咳嗽、痰积嗽等条。
①即鼻准,俗称鼻尖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面王以上者,小肠也。面王以下者,膀胱子处也。”参鼻准条。②素窌穴的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位于鼻尖端中央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冰壑,号敬直老人。泰宁(今福建泰宁)人。精医术,尤擅长养生,并据宋·陈直《养老奉亲书》予以增订补充,编成《寿亲养老新书》三卷。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胎热、胎寒、胎黄、胎肥的总称。详各条。
古人对胎前用药提出的禁忌。指不可过于发汗、攻下、利小便,将此列为三禁,以免损伤胃气及胎元。因过汗亡阳伤气,过下亡阴伤血,过利小便损伤津液。临症时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官,各守其职;官能,是根据各人的才能,量材取用。本篇指出,培养医生要根据各人的能力和特长,分别传授不同的技术,使之发挥其才能,故名,还论述用针的道理,必须明确脏腑、经络、气血、阴阳、表
书名。①明·汪机撰,吴勉学校。13卷。撰年不详。前2卷为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图论;后11卷为各科临床,包括六淫、气血、内伤诸病、内科杂症、瘟疫、五官、口腔、外科、妇产、小儿及痘疹等病证。作者自序称:“所
调和五味,饮食平衡之意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是故谨和五味,骨正筋柔。”高世栻注:“五味贵得其平,不可太过,是故谨和五味,得其平矣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蜘蛛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文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