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振声,号西垣。江苏仪征人。编著有《辨疫琐言》等书。
骨名。指蝶骨大翼颞面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扶桑骨,即两额骨傍,近太阳肉内凹处也。”
用宣散之药,去除壅郁之证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宣可以去壅,姜、橘之属是也。”又如胸中胀闷、呕吐、恶心等症,可用二陈汤利气散郁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指受寒饮冷,寒积中焦所致的晨泄。其症每至五更则腹部绵绵作痛,继而作泄,粪色淡白,脉多迟。治宜温中散寒,用理中汤、通白四逆汤。寒实有积滞者,用煮黄丸下之。参见积寒泄泻条。
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女萎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川木通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医方全书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叶霖撰于1897年。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。叶氏依据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,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、病理、证候和治法,可供临床参考。但作者过于强调和推算运气与发病的关
又称温肺散寒。肺寒证的治法。肺寒本属阳虚,阳虚生外寒,故本法具温肺、散寒作用,多用辛温解表之剂,常用细辛、桂枝、麻黄、干姜、葱白之类。阳虚则阴盛,故肺寒多饮证,治宜温肺逐饮,常用小青龙汤、苓桂术甘汤等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夫疟者,由复伤于暑,客在皮肤,至秋因劳动血气,腠理虚而风邪乘之,动前暑热,正气相击,阴阳交争,阳盛则热,阴盛则寒,阴阳更盛,故发寒热。阴阳相离,则寒热俱歇。若邪动气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