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液之一。即眼泪。见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为透明的水样液体,具有清洁和润泽眼珠的作用。若非因悲泣而流泪者,多属病态,常与肝经有关。
书名。清·王士雄撰。分正续编,正编2卷,原名《回春录》;续篇8卷,原名《仁术志》。约成书于1843年。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、杂病等治疗验案。不分门类,每证自成一案。王氏论病,溯因辨证,处方强调随证变化
书名。又名《中西医判》、《中西医解》、《中西医学入门》。2卷。清·唐宗海撰。刊于1892年。本书将《内经》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、脏腑、营卫、经脉、全体总论、诸病、望形、问察、诊脉、气味阴阳、七方十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改斋。履籍不详。擅长小儿科,著有《保婴直指》(佚)、《痘疹玄机》四卷。对于痘疹,主张不泥守前人的方剂,应当根据人的气血虚实寒热以及痘疹的多少轻重等不同情况,灵活施治。
病名。指少阴病出现痉症者。《医宗金鉴·订正伤寒论注》:“夫六气皆足以致痉,不专在湿也;六经皆有痉证,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。……恶寒蜷卧,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,俯而不能仰者,未尝非少阴痉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
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太阴所至为濡化。”指太阴之气司天则湿气敷布,万物泽润。
出清·施雯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。症见烦躁易怒、两颧潮红、口干咽痛、性欲亢进等。参见阴虚阳亢条。
病名。一名风寒夹痰。《全生集·审证问因察形正名》:“若身热恶寒,隐隐头痛,喘咳烦闷,胸胁体痛,左脉紧盛,右脉洪滑,或六脉沉伏者,则知是夹痰伤寒也。”“其证喘咳身热,恶寒头痛,骨节痛,即是夹痰伤寒,必以
舌尖红而起紫色芒刺。为里热重证恶候,急宜清热攻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