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冲阳脉。三部九候诊法切脉部位之一。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,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。用以候脾胃。
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。指用心过度,心血耗损所致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心血虚不得卧之症,心烦躁乱,夜卧惊起,口燥舌干,五心烦热。此心血不足,心火太旺之证也。”治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。用归芍天地煎,
冬季脉来沉滑之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阳至而绝曰石。”《难经·十五难》:“冬脉石者,肾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藏也,盛冬之时,水凝如石,故其脉之来,沉濡而滑,故曰石。”
脾肾阳虚证的治法。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互相影响,宋·张子刚《鸡峰普济方》有“补肾不如补脾”之论;严用和《济生方》立“补脾不如补肾”之说。两说在临床上自有所侧重,但若己脾肾两虚,一般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时芳。兰溪(今浙江兰溪)人。医术高明,负有盛誉。
综合性医书。朝鲜·康命吉撰。8卷。刊于1799年。参阅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,删繁取要,间附己见,分类编成。卷1~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,首脉法、次证治;卷8药性歌,辑录《万病回春》、《
五疸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酒疸、女劳疸等日久不愈,肝肾虚衰,瘀浊内阻所致。症见身黄不泽,目青,面额色黑,心中懊憹,肤燥,爪甲不仁,大便黑,膀胱急,足下热,脉浮弱;甚则腹胀,如有水状
古代三类病因的合称。即内因、外因、不内外因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“然六淫天之常气,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,内合于脏腑,为外所因。七情人之常性,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,外形于肢体,为内所因。其如饮食饥饱,叫呼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全名觉吾·伦珠扎西。著有《新老宇陀·元丹贡布传》一书。详细介绍新老宇陀的生平事迹。民族出版社于1982年根据拉萨木刻版出版排印本。国外有英译本。
①三焦之一。三焦的中部,指上腹腔部分。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,主腐熟水谷,泌糟粕,蒸津液,化精微,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后。此所受气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