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甲疽

甲疽

病名。①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又名嵌甲嵌指。多因剪甲伤肌,或因穿窄鞋甲长侵肉,致使气血阻遏不通,久则甲旁焮肿破烂,时浸黄水胬肉高突,疼痛难忍,触之更甚。治法:一般宜剔甲可愈;若溃烂难愈,则外用乌倍散;若流脓不止,按一般溃疡治疗。②出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十九。脱疽之别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真元虚损疬

    病名。《疬科全书》:“环颈破烂,臭秽不堪,久不收口。此乃根本虚极,气血两亏之症,名真元虚损疬。”宜内服加减补天大造丸,外用羊屎散敷搽患处。

  • 折郁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十八方。白术、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肉桂、丁香、木通、白蔻仁。水煎服。治水郁。

  • 黄心翳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白翳黄心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少阳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少阳之本,在窍阴之间;标在窗笼之前。窗笼者,耳也。”窍阴之间,约当于窍阴、侠溪之处;窗笼之前,约当听宫、听会之间。

  • 玉池

    道家称口为玉池。《黄庭内景经》:“口为玉池太和宫。”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有玉池散,治齿口臭。

  • 阳虚眩晕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因阳气不足,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。《医略六书·眩晕》:“元阳寒冷,真火不归,眩晕,躁扰,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。”症见头晕头痛,恶寒,耳鸣耳聋;或眩晕欲倒,气短自汗,手足冷,

  • 白睛凝脂

    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酸咸无升

    药物性能。出《本草纲目·序例》。酸味收敛,咸味润下,药性均是向里、向下,如山萸肉、五味、白芍、乌梅、牡蛎、龟板、芒硝、盐等药,皆属阴而没有升的趋向。

  • 神仙外应膏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方。川乌一斤。为末,入砂锅内,加醋慢火熬如酱色,先用升麻、皮硝、生姜煎水洗患处,然后敷此药。治湿痰流注。

  • 曲泉

    经穴名,代号LR8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膝内侧横纹头,股骨内侧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,屈膝取穴。布有隐神经,膝最上动脉,前方为大隐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小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