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考》。即经来下肉胞。详该条。
即肥儿丸第二方,见肥儿丸条。
即三增茴香丸,见该条。
见伤寒论注条。
表证类型之一。是外邪侵入后,阳气集于肌表,邪正相争,腠理密闭所出现的证候。临床上除有表证症状外,以恶寒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、脉浮紧为特点。
位于阴囊之后、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。《身经通考·身经问答》:“下极之前,男为阴廷,女为窈漏。”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菱甫,又字甘伯,号石生,绩溪(今安徽绩溪)人。因中年多病而学医,撰有《黄帝内经素问校义》一书(1872年)。
病证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古人按喉病见症之不同把喉证归纳为十八种临床类型,称为十八喉风。《喉科秘旨》分喉风为十二证:《喉科指掌》分为十六证;《重楼玉钥》分为三十六种喉风。详见喉风及有关各条。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六号剥象方。薄荷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焦栀子、玄参、天花粉各等分,细辛量加倍。水煎服。治痧热。
【介绍】:北宋人,生平不详。撰《卫生产科方》1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