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熊脂

熊脂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熊脂

药材名称熊脂

拼音Xiónɡ Zhī

别名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奥旨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脂肪油。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即得。

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熊胆"条。

生境分部产四川、云南、黑龙江、吉林等地。

性状熊油色白微黄,略似猪油,寒冷时凝结成膏,热则化为液状。气微香。以纯净无滓、气香者为佳。

炮制雷公炮炙论》:"凡收得后,炼过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,炼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"

性味甘,温。

①《别录》:"微温,无毒。"
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甘,温。"

归经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太阴,手阳阴、少阴三经。"

功能主治补虚损,强筋骨,润肌肤。治风痹不仁,筋脉挛急,虚损羸瘦,头癣,白秃,臁疮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风痹不仁,筋急,五脏腹中积聚,寒热羸瘦,头疡白秃,面皯疱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主食饮呕吐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,补虚损,杀劳虫,强心。"
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血杀虫,治肿胀积聚。外用涂臁疮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熬炼后开水冲。外用:涂搽。

复方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:熊白敷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
②治数十年鹅掌风:熊油一两,瓦松三钱,轻粉一钱,樟脑一钱。各为末。先以甘草三钱,桂枝三钱煎汤洗之,烘干,以熊油调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奥旨》熊脂膏)

各家论述《本草经疏》:"熊脂,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,盖风为阳邪,熊(脂)气温,能通行经络;性润,能滋养肝脾,故主之也。滑泽而通行,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。甘而强力,故能主寒热羸瘦,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熊脂

药材名称熊脂

拼音Xiónɡ Zhī

英文名Bear fat, Asiatic Black Bear fat, Brown Bear fat

别名熊白、熊油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;1. 陶弘景:(熊)脂即是熊白,是背上膏,寒月则有,夏月则无,其腹中肪及身中膏,煎取可作药,而不中啖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脂肪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elenarctos thibetanus G.Cuvier2.Ursus arctos Linnaeus.

采收和储藏: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即得。

原形态1.黑熊,体形较大,长1.5-1.7m,体重约150kg。头部宽圆。吻部短而尖;鼻端裸露,眼小;耳较长且被有长毛,伸出头顶两侧。颈部短粗,两侧毛特别长。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。尾很短。毛较一致漆黑色,有光泽。四肢粗健,前后足均具5趾,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,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,前宽后窄,内侧中部无毛间隔。具爪。除其鼻面部棕色、下颌白色、倒人字白斑外,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。

2.棕熊,体形较大,长约2m,重200-300kg。头阔而圆,吻部较长鼻也较阔,其端裸出,略侧扁。耳小,能动,内外被毛。肩端隆起,腰粗壮,尾短。四肢粗壮,前后足均具5趾,前足的爪长于后足。爪侧扁而弯曲,呈暗褐色。全身为黑棕色,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、棕黄色或棕红色。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。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,有冬眠习性,夏、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。白天活动,视觉较差,善爬树,熊游泳力强。杂食性,但以植物为主。

2.栖息于广阔叶林、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。有冬眠习性,杂食以植物为主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极广泛东北、华北、西南、华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均有分布。

2.分布于东北及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,色白微内,略似猪油,遇冷凝结成膏,热则熔化为液状。气微香。

炮制雷公炮炙论》:凡收得后,炼过,就器中安生椒,每一斥熊脂入生椒十四个,炼了,去脂革并椒,入瓶中收,任用。

性味味甘;性温

归经脾经

功能主治补虚损;润肌肤;消积;杀虫。主虚损赢瘦;风痹不仁筋脉挛急;积聚;面疮;癣;白秃;臁疮

用法用量内服:和花椒熬炼后开水冲服,10-20g。外用:适量,涂搽。

复方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:熊白敷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②治数十年鹅掌风:熊油一两,瓦松三钱,轻粉一钱,樟脑一钱。各为末。先以甘草三钱,桂枝三钱煎汤洗之,烘干,以熊油调各末,搽而烘之,一日三次。(《洞天奥旨》熊脂膏)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经疏》:熊脂,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,盖风为阳邪,熊(脂)气温,能通行经络;性润,能滋养肝脾,故主之也。滑泽而通行,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。甘而强力,故能主寒热羸瘦,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。

2.《本经》:主风痹不仁,筋急,五脏腹中积聚,寒热赢瘦,头疡白秃,面皯疱。

3.《别录》:主食饮呕吐。

4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,补虚损,杀劳虫,强心。

5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血杀虫,治肿胀积聚。外用涂臁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旱金莲

    药材名称旱金莲拼音Hàn Jīn Lián别名金莲花来源旱金莲科旱金莲属植物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.,以全草入药。秋冬采,多鲜用。性味辛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

  • 橘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橘核药材名称橘核拼音Jú Hé英文名SEMEN CITRI RETICULATAE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

  • 啤酒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啤酒花药材名称啤酒花拼音Pí Jiǔ Huā别名忽布、香蛇麻、野酒花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.,以未成熟的绿色果穗入药。8~9月间,果穗

  • 尖苞柊叶根

    药材名称尖苞柊叶根拼音Jiān Bāo Zhōnɡ Yè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竹芋科植物尖苞柊叶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rynium placentarium(Lour.)Merr.[Phy

  • 佛手

    药材名称佛手拼音Fó Shǒu英文名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别名佛手柑、手柑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. var. sarco

  • 滴滴花

    药材名称滴滴花拼音Dī Dī Huā别名还魂草、虎耳还魂草、九倒生来源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植物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cordatulus (Craib) Burtt (Didissandr

  • 扛板归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扛板归根药材名称扛板归根拼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根。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,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%。功能主

  • 双剪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双剪菜药材名称双剪菜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别名蕤参来源萝藦科双剪菜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. var. brachylob

  • 甘草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甘草节药材名称甘草节拼音Gān Cǎo Jié别名粉草节(《外科精要》)。出处《本草原始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、树脂状物质的部分。功能主治治痈疽疮毒,咽

  • 野靛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靛青药材名称野靛青拼音Yě Diàn Qīnɡ别名项开口、白牛膝、大青、九头狮子草、高山辣椒、大叶辣椒草、黄丁苦草、对叶接骨草、绿骨大青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《浙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