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伤肺络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血

    补法之一。亦称养血。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。症见面色萎黄、唇爪苍白、头晕目眩、心悸气短以及妇女月经愆期,色淡量少,甚至闭经,唇舌色淡,脉细。常用方如归脾丸、四物汤、当归补血汤。

  • 经证

   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。伤寒病邪在某经的证候,如:太阳病的恶寒、头痛、发热;阳明病的身壮热、烦渴、自汗;少阳病的寒热往来、心胸烦闷,均属经证。

  • 喑,为瘖的异体字。即失音。详该条。

  • 啮颊

    症名。出《灵枢·口问》。系指自咬其颊。详见啮舌条。

  • 初生肥胖

    初生儿肥胖,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谓其“色嫩,日觉好看者,此其根本不坚,甚非佳兆,且亦最易感邪。”

  • 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下肢踝以下部分,由踝、跖、趾组成,上接胫。

  • 李世勣

    【生卒】:583~669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字懋功。曹州离狐(今山东曹县)人。以医名,本姓徐,因避讳改名李勣。唐太宗、高宗时身居要职。657年曾与许孝宗、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《新修本草》的编写和颁行工作

  • 产后口噤

    病证名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一:“产后口噤,由血气虚,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。盖手三阳之筋,循结于颌,得风冷则筋急,故致口噤。”治以大补气血为先,虽有他症以末治之。如恶寒发热,乃属气血虚甚之极,方用十

  • 斗睛

    病证名,见吴克潜《病源辞典》。又名通睛,指眼珠呆滞,不能活动者。详通睛条。

  • 手太阳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手太阳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手太阳之正,指地,别于肩解,入腋走心,系小肠也。”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小肠经分出,进入腋窝,走向心脏,联系小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