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中府穴。《难经》:“肺俞在背第三椎,募在中府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暴痫,……若腹满短气转鸣,灸肺募,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,悬绳取之,当瞳子是。”位于前胸第二肋隙,约距胸正中线
方书名。又名《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》。10卷,附《诊脉要诀》1卷。宋·陈自明撰于1271年。本书根据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成方编撰而成。首为诊脉部位图及脉诀大要,列述诸风、伤寒、痰饮、咳嗽、脚气、暑、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牛蒡子、栝蒌皮、甘草、连翘、鲜枇杷叶(去毛,绢包)、浙贝母。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。治疫喉红肿,痧见而不透,肺热甚,咳嗽气喘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蕤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病证名。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。明·张三锡《医学六要》:“久病或服克伐药,吐涎不止,脉大无力,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。”治宜理脾和胃。用六君子汤加减。
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一十九方。柴胡、麦门冬、炒桃仁、赤芍药、干地黄、鬼箭羽各一两,人参、琥珀、地骨皮、白术、炒枳壳、桔梗、当归各三分,鳖甲(醋炙)二两,麝香一分。为末,用益母草汁、青蒿、童便各一升,生姜三
病因之一。指饮食方面积久成习的不良嗜好。如长期饮酒的人易患酒癖。
①《症因脉治》卷四方。香薷、鲜藿香。以水煎汤调六一散。治热霍乱,湿热所胜,心腹绞痛,上吐下泻,烦闷扰乱,昏不知人。②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,见四味香薷饮条。
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洗浴婴儿,是为初生婴儿去除污秽,清洁皮肤,具有防止皮肤病和疮疖的作用。洗浴的水,前人用桃、槐、桑、梅、柳五枝煎成,临浴时,要选择在无风的地方,洗浴的时间要适可而止,注意脐带的干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