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毒疮

湿毒疮

病名。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又名下注疮。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。发于小腿足踝等处。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,继起丘疹、水泡、瘙痒,破后黄水淋漓,浸淫成片,常对称发生,属湿热偏重;慢性者多伴有血虚,皮肤肥厚粗糙,脱屑,搔痒无度,病程迁延,属血虚风燥。急性宜清热利湿,内服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,外用黄柏野菊蒲公英煎汤待冷湿敷,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青黛散。慢性宜养血祛风,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芩汤,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;亦可用苦参汤药浴。相当于下肢湿疹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状如水泡,四周红赤,中间一点黑,坚硬如石,痛不可忍,破后流血水。用土牛膝捣烂入盐少许和匀外敷或用洪宝膏蜜调敷之。此证乃皮肤热毒,只用外治常可愈。

  • 初生肥胖

    初生儿肥胖,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谓其“色嫩,日觉好看者,此其根本不坚,甚非佳兆,且亦最易感邪。”

  • 木樟子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木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惊风潮搐

    病证名。惊风伴有阵发性抽搐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其症因风热袭络,上扰清空,故在潮搐的同时,并见身热昏睡,气粗痰嗽。治宜清热熄风,豁痰活络,用蒌贝温胆汤加羚羊角、竺黄、竹沥,送服抱龙丸。参见惊涎潮搐

  • 靠山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①位于第一掌骨底的背侧。即阳溪穴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靠山穴,在大指下掌根尽处腕中。能治疟疾,痰壅。”②即合谷穴,《小儿推拿广意·中卷

  • 经方派

    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。古代尊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。后世医生,凡主张宗用其方者,被称为经方派。

  • 沙谷牛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地牯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指迷七气汤

    见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五。即七气汤第三方。见七气汤条。

  • 棋盘菜

    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菟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指平推扣拨法

    推拿方法之一。简称指拨法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