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孝经纬》:“万物至此,皆洁齐清明。”到了清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,草木萌茂,已完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孝经纬》:“万物至此,皆洁齐清明。”到了清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,草木萌茂,已完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龙柏《药性考》。即金果榄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陈文昭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亦名经来发热,经病发热。包括经行潮热。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。有外感、内伤、虚实之分,以内伤居多。《女科经论》引李氏“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,属
出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。指脉来和缓平静。如伤寒表症,脉象和缓平静,为不传经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。”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履贯不详。治疗疾病时,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,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。
详瘴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纶条。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川芎、郁金、荆芥、薄荷、红豆各等分。入盆硝适量,为细末,每次少许,搐鼻内。治风热上攻,头目眩痛,鼻塞牙痛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蔓荆子、青黛、川芎各一钱二
痰证之一。指喘而有痰者。虚喘、实喘皆可见此症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喘痰:虚喘者,气乏身凉,痰冷如冰;实者,气胀胸满,身热便硬,喘动有痰而有声。”方用定喘汤加减。参见喘证有关条。本症可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
①即掌、指(或跖、趾)背(阳)面的肉,与其腹(阴)面肉相对而言。②肌肉的内层,呈赤色,故名。